赵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甲蓝应用于顽固性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亚甲蓝治疗顽固性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顽固性肋间神经痛患者采用0.2%的亚甲蓝复合液行肋间神经阻滞,观察镇痛疗效。结果45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疼痛程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物美价廉,能消除或长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李德桂孙永刚赵萍李伟
- 关键词:亚甲蓝肋间神经痛顽固性神经阻滞
- 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康复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抗病毒、营养神经、增加机体抵抗力等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 d、3 d、1周、2周及1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愈合时间、PHN发生率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康复,降低PHN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赵萍刘登科王彬彬
- 关键词:超声椎旁神经阻滞亚甲蓝带状疱疹康复
- 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 2023年
- 研究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对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拟行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B1、B2组分别于丙泊酚麻醉诱导前5分钟给予10μg/kg、20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S组于丙泊酚麻醉诱导前5分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三组的苏醒时间(胃镜检查结束至患者可呼之能应)、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及麻醉效果(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体动、呛咳等影响检查的反应);记录患者的安静清醒状态(T1)、置入胃镜前 (T2)、检查过程中 (T3)、检查结束后(T4) 4个时间点的SpO2、HR、MAP;记录三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术后30min患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1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B2组、S组;B1、B2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S组;S组体动出现例数较B1、B2组明显增高。B1组、B2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S组、B1组患者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B2组。B1、B2组消化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结论 10μg/kg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可以取得较为安全且有效的结果,且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赵萍付建斌王凯米延起
- 关键词:布托啡诺胃肠镜麻醉效果
-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ESD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 2024年
- 目的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对无痛胃镜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拟行无痛胃镜下ESD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1组、B2组及S组,每组30例。B1组、B2组分别于丙泊酚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10、20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S组于丙泊酚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的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体动发生率,麻醉诱导前(T1)、置镜前(T2)、置镜中(T3)、出镜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低氧血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组麻醉苏醒时间(6.00±0.56)min短于B2组的(6.77±0.37)min、S组的(6.25±0.33)min,B2组麻醉苏醒时间长于S组(P<0.05);B1组、B2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40.65±13.36)、(200.36±14.58)mg,均少于S组的(270.44±17.38)mg,B1组丙泊酚用量多于B2组(P<0.05);实验过程中S组有10例出现体动,B1组出现3例体动、B2组出现2例体动,B1组、B2组体动发生率分别为10.0%、6.7%,低于S组的33.3%(P<0.05)。T1时,三组患者的HR、MA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三组患者T2、T3、T4时的MAP均下降(P<0.05);但B1组、B2组患者T2时的MAP均高于S组(P<0.05)。与T1时比较,S组患者T2、T3、T4时的HR均下降,B1组、B2组患者T2、T3时的HR均下降(P<0.05);但B1组、B2组患者T2时的HR高于S组(P<0.05)。与T1时比较,三组患者T2、T3时的SpO_(2)均下降(P<0.05);但B1组、B2组患者T2、T3时的SpO_(2)高于S组(P<0.05)。S组低氧血症发生率26.7%(8/30)明显高于B1组的6.7%(2/30)、B2组的3.3%(1/30)(P<0.05);B2组头晕发生率26.7%(8/30)明显高于S组的0、B1组的6.7%(2/30)(P<0.05)。结论10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胃镜下ESD患者中,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米延起赵萍王凯梅丽莎
- 关键词:酒石酸布托啡诺丙泊酚胃肠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 2023年
- 讨论不同麻醉药方法对高龄骨科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率的临床作用疗效。方法 本实验的实施时段是:2020.1-2021.1,抽取本院骨科进行手术的高龄病人为100例目标,依照不同的麻醉药方法分成对照组(全麻,n=50),观察组(椎管内麻醉,n=50)。对比2组在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围术期指标、DVT发病率。结果 在实施麻醉诱导后、手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英文简称VWF)水平分别是(100.05±8.45)%、(103.39±7.9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4.05±7.66)%、(86.42±6.43)%,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在实施麻醉诱导后、手术完成后、术后24h、术后48h中,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英文简称FIB)水平均远远小于对照组,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在手术完成之后,观察组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英文简称TAT)水平远远小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接下来还需要统计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苏醒时间等,最后得出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病率为4.00%(2/50),小于对照组16.00%(8/50)(P<0.05)。当然,还需要统计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P>0.05,对比得出无差异;不过,在手术之后1h,4h,12h,这3个指标的变化比较明显,观察组远远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在高龄骨科病人中的实际效果好,手术后DVT发病率较低,而且能抑制应激状态,好于全麻。
- 付建斌赵萍王海宝
-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