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科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中医
  • 2篇儿童肥胖
  • 2篇肥胖
  • 2篇超重
  • 1篇血清
  • 1篇用药规律
  • 1篇止泻
  • 1篇止泻散
  • 1篇治疗儿童
  • 1篇舌象
  • 1篇鼠血清
  • 1篇糖含量
  • 1篇体质
  • 1篇体质调研
  • 1篇清肠
  • 1篇中医传承
  • 1篇中医传承辅助...
  • 1篇中医体质
  • 1篇组方

机构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作者

  • 4篇于科
  • 2篇张桂菊
  • 1篇劳慧敏
  • 1篇张葆青
  • 1篇陈鲁
  • 1篇李娜
  • 1篇曹宏
  • 1篇李凯峰
  • 1篇陈风岭
  • 1篇刘建民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规律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逐一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儿童肥胖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37首相关方剂,涉及15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味为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山楂、炙甘草、大黄、决明子、厚朴,常用药对为白术与茯苓、半夏与陈皮、陈皮与茯苓、茯苓与泽泻等,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对,挖掘出新处方共8个。结论:近年来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虚与泻实为主,新方的药物大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如茯苓、陈皮、山楂、荷叶、山药等。因儿童治病依从性差,今后食疗将成为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趋势。
陈风岭张桂菊封秋竹于科
关键词:儿童肥胖症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7~14岁超重和肥胖中小学生中医体质调研
目的:本调查以7-14岁超重和肥胖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超重和肥胖中小学生中医体质分布,为防治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提供参考。  方法:调查2017年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超体重“健康夏令营”7-14岁超重和肥胖学生。发放中医...
于科
关键词:儿童肥胖中医体质
文献传递
济南地区肥胖儿童舌象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超重儿的舌象特点。方法:以109例肥胖/超重的儿童为观察对象,运用DS01型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对肥胖/超重患儿的舌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肥胖/超重的男童比例高于女童,BMI与舌形、苔质(舌体胖瘦、苔质厚薄程度)、年龄,苔质厚薄程度与腐腻程度,舌形胖瘦程度与齿痕,舌色与点刺舌之间分别具有相关性。结论:肥胖/超重儿中男生多于女生,年龄集中在10~11岁,舌象与BMI之间及舌质与舌苔之间具有相关性。
姚月华张桂菊李凯峰李娜于科
关键词:儿童肥胖超重舌象
清肠止泻散对轮状病毒模型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粪便Na^+、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清肠止泻散对轮状病毒(RV)模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及粪便Na^+、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清肠止泻散组、病毒唑组,每组10只。通过对实验小鼠造模、给药、取材,观察各组小鼠病死率、平均稀便级、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检测小鼠粪便Na^+、糖含量,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清肠止泻散组死亡数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清肠止泻散组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数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清肠止泻散组平均稀便级低于模型组(P<0.05);清肠止泻散组Na^+、糖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在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肠止泻散组可明显降低TNF-α、IL-1β含量(P<0.01)。结论清肠止泻散组对轮状病毒感染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腹泻、降低病死率、病毒阳性数,可提高小肠对Na^+、糖的吸收,可调节血清TNF-α、IL-1β水平。
劳慧敏刘建民于科张葆青曹宏陈鲁
关键词:轮状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