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倩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异质性农户对宽带服务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
- 2018年
- 基于鲁豫苏晋四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的联合分析方法,运用随机参数模型和潜类别模型,研究农户对宽带服务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表明:当前农户对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缺乏阻碍了宽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互联网使用的熟练程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农户对宽带速度的偏好最高,其次为宽带的赠送服务、提供宽带服务的运营商属性;64%的样本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初装成本低、有赠送服务的经济实惠性宽带产品。农户年龄、家庭收入等特征显著影响其对宽带速度的选择。由此,提出加强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信运营商要根据农户特征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等政策建议。
- 韩青刘晓倩
- 关键词:宽带支付意愿
- 用好“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 2018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精准脱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接下来,应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
- 刘晓倩
-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城乡数字鸿沟农村信息服务
- 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研究
- 2019年
- 信息消费成为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中国信息消费存在区域差异。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域2000—2015年农村信息消费进行研究,分析农村信息消费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息消费的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的信息消费差异是农村信息消费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村地区信息消费的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呈"此消彼长"的变化特征,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据此可以看出,根据中国当前居民消费特征,制定刺激信息消费的政策可以有效缩短其发展周期,加速提高农村信息消费水平。
- 刘晓倩韩青
- 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居民消费特征泰尔指数
- 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在考虑空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以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散点图对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进行空间分析,再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省域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对相邻省域具有空间依赖性,形成京津冀和江浙沪两个高信息消费区域;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提升农村信息消费水平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文章提出提高收入和教育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加强区域合作能够促进省域间信息消费共同增长。
- 刘晓倩韩青
- 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 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及展望——基于区域差异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6年
- 基于2010—2013年统计数据,从农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而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农村宽带接入户和农村人均图书馆馆藏量等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差异,计量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高于西部地区。
- 刘晓倩韩青周磊
-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
- 异质性农村居民对宽带服务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
- 本文基于鲁豫苏晋四省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的联合分析方法,运用随机参数模型和潜类别模型,研究农户对宽带服务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缺乏阻碍了互联网宽带在农村地区的...
- 刘晓倩韩青
- 关键词:农村居民支付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