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家清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宪法
  • 3篇权利
  • 3篇宪法变迁
  • 3篇检举
  • 3篇检举权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宪法价值
  • 2篇宪法权利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2篇法价值
  • 2篇法权
  • 2篇法治
  • 1篇信任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话语
  • 1篇异化
  • 1篇印记
  • 1篇舆情
  • 1篇中国式现代化

机构

  • 1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3篇吴家清
  • 3篇李晓波
  • 3篇洪丹娜

传媒

  • 5篇学术研究
  • 2篇法学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分析
2017年
宪法变迁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宪法变化现象,是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一个概念,这决定了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也必须从规范层面和事实层面进行把握。从规范层面来讲,宪法变迁主要由实质主义宪法、刚性修改程序和变迁机制三个要素组成,而事实层面主要由宪法性事实这个动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是分析宪法变迁现象的重要维度。对宪法变迁逻辑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理解宪法变迁的内在规定性,这对于深化宪法实施规律认识和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晓波吴家清
关键词:宪法变迁
论宪法序言的价值构造及其功能被引量:8
2019年
作为宪法文本组成部分的宪法序言,蕴含一系列价值要素,这些价值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机制形成的价值系统和价值过程,即为宪法序言的价值构造。根据各国宪法序言的文本分析,可以将宪法序言的价值构造类型化为“立宪宗旨型”、“基本原则型”、“宏观纲领型”和“价值宣示型”。宪法序言的价值构造具有整合法律体系、约束宪法修改、指导宪法解释、规制宪法变迁和引领宪法评价等功能。
吴家清宁凯惠
关键词:宪法序言宪法价值
中国检举制度的变迁及完善路径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宪法权利的公民检举权承载着重要的宪治功能,但其实现却遭遇层层诘难。据此,以公民检举权的实现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探寻我国检举制度的历史演变,检举制度逐步从政治运动的躯壳脱离出来走向法治化的轨道。然而囿于对检举权理论基础认识不清,检举制度的设置背离了检举权应有的宪治意涵,误入工具主义的窠臼,致使公民检举权保障制度严重缺失。在考量检举权制度的完善路径时,应重新认识检举权的宪治价值,实现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的指引,呼唤公民作为行使检举权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
吴家清洪丹娜
关键词:检举权宪法权利权利实现
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宪法变迁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变化形态,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形式广泛存在的,它对中国改革实践发挥了特定的实效性。也真正因为如此,导致作为主要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的宪法解释处于非典型的地位,这种单一的以政党政治形式主导的"单一化"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并不能满足"改革宪法"时代人民对宪法的规范性需要,这就为从基本权利体系、宪法修改程序、宪法解释和多元的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等角度完善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提供了空间。
吴家清李晓波
关键词:宪法修改宪法变迁中国共产党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宪法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和前提,从制度—体制—机制的逻辑演进、制度优势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转化的高度和广度,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了全方位立体式阐述和系统化规定。在此基础上,《决定》直接丰富了我国现行宪法若干陈述和规定的科学内涵,同时对我国宪法相关内容也起到了细化和深化、补充和拓展、强化和提升的作用。《决定》从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部门宪法、宪法学分支学科等方面促进宪法学的发展和宪法学科的完善。
吴家清任翔
关键词:宪法价值
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被引量:5
2014年
法治中国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构想,既包括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价值追求,也包括不同层次的法治建设实践;既包括良善法治制度的历时性积累,也包括全面建设法治目标的战略构想。法治中国建设是价值目标、制度结构和基本进路在实践中有机统一的整体安排。从整体上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是将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法治实践馈如法治中国目标的关键。
吴家清
关键词:法治中国法治实践
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自媒体语境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脱媒”困境及对策被引量:16
2018年
当下,大众媒介已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话语环境,其意识形态话语的功能出现了去中介化的现象。大众媒介的科层组织模式,导致其话语封闭、控制模式低效、话语权行使过程固化、个体非人格化,必须对其进行"脱耦"式重构。措施在于通过建立协同竞争规则以建构话语秩序,采用自组织管理以提升话语自我进化能力,尊重个性需求以争夺话语市场,从而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再中介化。
许哲吴家清
关键词:自媒体意识形态话语网络舆情
数字化时代公民检举权实现路径的异化及重构
2015年
囿于检举权保障制度的缺位,公民检举权的实现会遭遇障碍。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反腐现象折射了检举权实现路径的异化。网民通过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间接方式来披露有关官员的违法犯罪信息,吸引有关职能部门注意并启动调查,从而达到实现检举权的目的。异化彰显了公民实现检举权路径的创造性,其成效显著,但也衍生了不少问题。在公民检举权行使与既有法律制度的交互作用中,检举权实现路径不断被重构,而重构的目的恰恰在于让检举权的行使回归制度化轨道。
吴家清洪丹娜
关键词:检举权权利异化
公民检举权的概念及权利类型探论被引量:1
2015年
公民检举权概念的界定首先要从"举报"的概念中剥离出"检举"的概念,从而区分宪法意义上的检举权和一般的举报权利,其次则要对比分析检举权概念的中西差异,从而明晰公民检举权概念的独特性。公民检举权的权利类型辨析则围绕"请愿权"说与"监督权"说之间的争论而展开阐述。无论是从权利的概念、内容、位阶还是从权利的历史演变所展现的权利谱系来看,包括检举权在内的宪法第41条所涉基本权利都不宜归为请愿权的范畴。使用"公民监督权"的概念则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宪法第41条六项权利的意旨,且能从制度渊源的维度来揭示我国宪法第41条六项权利的由来及设置理由。
吴家清洪丹娜
关键词:检举权宪法权利公民监督权
邻避冲突的化解:基于信任的利益平衡被引量:1
2018年
污染等项目导致邻避冲突需要有效的化解之道。基于邻避冲突的群体性与个体性、排斥性与逐利性等特征,并探究其产生的信任和利益根源,应当从重建信任和平衡利益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化解冲突的根本方法。重建信任需要提供充分的信息、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利益平衡需要在考虑诸多因素之后给予充分和多样化的补偿。基于信任之上的利益平衡才能真正化解邻避冲突。
吴家清刘亚娟
关键词:信任化解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