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然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水环境中Cr(Ⅵ)对鱼类毒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随着工业,特别是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中的铬污染问题日益严重,Cr(Ⅵ)能够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和生物体内,其毒性远高于Cr(Ⅲ).铬作为变价金属,其在鱼类体内能够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对机体产生氧化胁迫效应;此外,Cr(Ⅵ)在细胞还原作用下生成的中间产物[Cr(Ⅴ)、Cr(Ⅳ)等]会进一步和DNA结合,导致基因的损伤和突变,从而危害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结构.本文在不同水平上,系统总结了Cr(Ⅵ)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从多个层次(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阐述了Cr(Ⅵ)的毒性作用机制和鱼类相应的毒性解毒机制,并对于Cr(Ⅵ)的毒性研究中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考察的方面进行了探讨.
- 陈红星吴星毕然李莉霞高蜜李丹谢凌天
- 关键词:水生生物氧化胁迫六价铬抗氧化系统
- 双酚A(BPA)与木质素合成酚(L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 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从原料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许多研究者往往忽略了终产物对环境、生物乃至对人类的危害.例如,双酚A是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的主要原材料,在食品包装和容器内壁涂装中也被广...
- 李丹毕然吴星陈红星穆磊马珊珊谢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