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良梁
-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马鞍山市2019—2022年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亚型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9—2022年马鞍山市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亚型(B/Victoria)的基因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2年马鞍山市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及流感暴发疫情中患者的咽拭子样本,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以流感年度为检测周期进行统计分析。利用MDCK细胞和鸡胚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挑选31株B/Victoria亚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共采集ILI病例咽拭子11258份,B/Victoria阳性率为8.90%(1002/11258)。除2020年冬季到2021年春季未出现流行外,其余年份冬春季均出现B/Victoria流行高峰,流行高峰期B/Victoria亚型毒株阳性率为12.65%(54/427)~46.68%(176/377)。与各自疫苗推荐株相比,2019—2022年毒株的血凝素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40%~99.26%,氨基酸同源性为96.21%~98.80%。所有分离株均在血凝素蛋白190螺旋发生变异,2019—2020年分离株在160环发生2位氨基酸插入,2021—2022年分离株均发生了120环和150环变异。神经氨酸酶基因未发生耐药突变。结论2019—2022年马鞍山市B/Victoria亚型分离株较疫苗推荐株均存在关键位点变异,提示疫苗免疫效果降低,因此要加强病毒变异监控,为更新疫苗推荐株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杨梓堃王蓉沈志斌江小鱼朱晓芳江良梁
-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
- 重点人群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在3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同时接种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为制定23价肺炎多糖疫苗和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2月在安徽省8个地市对3~<8岁儿童、8~<60岁患慢性基础疾病人群和≥60岁老年人群同时接种1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1针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并观察接种后28 d内的安全性。采用“方舟免疫”手机程序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监测,收集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主动监测5502名疫苗接种志愿者,3~<8岁2072人(患基础疾病者占1.45%)、8~<60岁患慢性基础疾病1598例,≥60岁1832人(患基础疾病者占37.61%)。不良反应均在接种后7 d内发生、发生率为2.67%,1、2和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0.93%和0.13%。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和1.00%,局部反应以疫苗接种部位疼痛为主,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同时接种时肺炎疫苗的局部不良反应高于流感疫苗。3~<8、8~<60和≥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3%、3.25%和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各年龄组不良反应分级均以1级、2级为主。健康人群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患基础疾病人群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2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0,P>0.05),其中3~<8岁儿童、≥60岁健康人群与患基础疾病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同时接种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接种人群均具有良好安全性,2种疫苗可同时接种。
- 李涛孙建文卢希徐海洋靳玉惠龚李敏程育慧万江顺江良梁罗静赵艳伟王斌冰
- 关键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同时接种安全性
- 安徽省马鞍山市蜱携5种病原体的检测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蜱携5种重要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我国既往检出病原体的亲缘关系。方法在马鞍山市周边13个村庄采蜱642只,采用形态学和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蜱种。对于土拉弗朗西斯菌检测16S rRNA,巴尔通体检测ssrA,立克次体检测16S rRNA、ompA和ompB,无形体检测16S rRNA和gltA,柯克斯体检测groEL和rpoB。在公共数据平台选取有代表性的序列,与本研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比对,采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640只长角血蜱中共有36只蜱检出立克次体,其中20只蜱中检出黑龙江立克次体,16只蜱中检出敬信立克次体,2只蜱中检出牛无形体,186只蜱中检出柯克斯体样内共生体。本研究检出的黑龙江立克次体HY2和安徽省B8菌株聚在一个分支,敬信立克次体QL3和山西、江苏的聚在一个分支,而牛无形体JX4和山西省的聚在一个分支。经分析,还有17只蜱存在合并感染。5种病原体在2只龟形花蜱中均没有检测到。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安徽省长角血蜱中检出敬信立克次体。对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和牛无形体,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 杨国栋杨锟江良梁吴铭洪颖项可霞何佳龚磊宋丹丹包名家李兴洲秦天王艳华
- 关键词:立克次体无形体长角血蜱系统进化分析
- 2009-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禽流感监测与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09—2021年马鞍山市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数据,提高禽流感监测效率,为人感染禽流感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21年分别对全市城乡活禽交易市场、规模养殖户、家禽散养户、家禽屠宰加工厂4类场所采集1602份外环境样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外环境标本1602份,禽流感阳性率为17.92%,阳性标本集中在冬季,主要来自城乡活禽市场样本,阳性率最高的是清洗禽类污水,阳性样本亚型以H9居多。结论2009—2021年马鞍山市活禽交易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高风险场所,冬春季尤需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样本监测,落实市场各项卫生措施。
- 赵志荣江良梁江小鱼
- 关键词:禽流感
- 2006-2013年马鞍山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2006-2013年马鞍山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流感流行规律,为制定流感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鞍山市2006-2013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马鞍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6.72%,流感发病呈现冬春季及夏季两个峰,病例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2006~2009年7月,病毒分离平均阳性率为8.13%,毒株类型以季A(H1N1)和B型交替出现为主;2009年8月~2013年,核酸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8.40%,以新甲(H1N1)、季A(H3N2)和B型交替出现为主。结论 2006-2013年马鞍山市流感活动相对稳定,但流感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放松,需加强对B型流感的监测与防控。
- 查兵詹圣伟曹多志葛大放姚为玲赵志荣霍开兰沈志斌江良梁王建军
- 关键词:流感流感病毒B型
- 2010~2011年马鞍山市流感疫情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流感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部分ILI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马鞍山市2010~2011年共报告ILI 13 151例,占门诊就诊人数的4.79%。采咽拭子3 185份,核酸检测阳性486份,阳性率15.26%,其中A型H1N1亚型47份、A型H3N2亚型119份、B型320份。结论 2010~2011年马鞍山市流感呈现冬春季及夏秋季两个发病高峰,流感病毒以B型为主;流感的监测应进一步加强。
- 赵志荣姚为玲江良梁霍开兰沈志斌
-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
- 安徽省马鞍山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了解马鞍山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马鞍山3家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粪便标本,共9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GⅠ/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使用普通逆转录PCR方法进行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采用生物学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男女病例分别为504例(55.3%)和402例(44.1%),5例性别不详。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4.7%(134例),其中GⅠ组7例,GⅡ组124例,GⅠ和GⅡ组混合感染3例;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阳性率较高[24.4%(20/82)~45.3%(24/53)];男性诺如病毒阳性78例(15.5%),女性阳性55例(13.7%)(χ^2=0.58,P=0.448);各年龄组诺如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5,P=0.089);成功测序79份,GⅠ组4份(5.1%),GⅡ组75份(94.9%),GⅡ.17和GⅡ.4型较多,分别为35和15份;不同年份流行优势株有所不同,2015年以GⅡ.17(30份,68.2%)为主,2016年以GⅡ.4(5/9)为主,2017年以GⅡ.4(8/16)为主,2018年以GⅡ.3(3/6)为主。结论马鞍山的诺如病毒腹泻全年流行,冬春高发;以GⅡ型为主,优势流行株为GⅡ.17和GⅡ.4型,不同年份的流行优势毒株有所不同。
- 洪颖史永林张魁江良梁王蓉王利陈谨陈健陈道利
- 关键词:诺罗病毒食源性疾病进化分析
- 检测气单胞菌属的SYBR Green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荧光PCR方法。方法使用文献报道的气单胞菌属16S rRNA基因扩增引物,建立SYBR Green荧光PCR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果SYBR Green荧光PCR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7 ng/ml,检测的21株气单胞菌均为阳性,检测的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志贺菌均为阴性。针对104份健康人群粪便样本,8.65%的样本分离到气单胞菌,28.85%的样本SYBR Green荧光PCR方法检测阳性。其中8份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样本核酸检测阳性后再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会漏检1份样本(11.11%),但可以减少71.15%(74/104)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工作。结论SYBR Green荧光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用于大样本的早期筛查可以减少70%左右的工作量,适合应用于气单胞菌感染和携带的监测。
- 杜小莉刘九银洪颖王利江良梁陈谨卢昕阚飙周海健崔志刚
- 关键词:气单胞菌荧光PCR分子检测
- 马鞍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特征及病毒检测分析
- 2021年
-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特征及不同标本的病毒携带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马鞍山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三间分布情况,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痰液和(或)咽拭子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使用EXCEL和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20年3月14日马鞍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8例,无死亡病例,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最早发现于1月23日,最迟于2月20日,已持续23日未发现新增感染者;77.55%(38/49)的感染者分布于和县;1447例研究对象中,女性的阳性率4.50%(27/600),男性为2.60%(22/847)(χ^(2)=3.886,P=0.049);2019-nCoV感染者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为85岁,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5,P=0.058);49例感染者中武汉返乡人员为20例(40.82%),本地感染24例(48.98%),非武汉返乡人员5例(10.20%);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中,痰液的阳性率(100%,36/36)高于咽拭子(77.78%,28/3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5)。结论马鞍山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集中于和县,痰液标本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出。
- 洪颖杨锟王利项可霞江良梁沈志斌陈谨罗颖王蓉杨晨徐凌田芳陈道利陈健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痰液咽拭子
- 2020-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共洗浴场所淋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及基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共洗浴场所淋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分析分离菌株全基因组信息及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预测情况,为军团菌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0—2021年,从马鞍山市区3个行政区内49家公共洗浴场所采集216份淋浴水,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培养、血清分型及PCR方法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预测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同时将血清型1型嗜肺军团菌与来源于国内外已发表的代表性菌株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49家公共洗浴场所有27家检出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55.10%,3个不同行政区公共洗浴场所嗜肺军团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0,P<0.05),共采集216份淋浴水,其中66份检出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30.56%(66/216),共得到嗜肺军团菌91株,包含6种不同血清型,以1型和3型为优势菌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得出的91株嗜肺军团菌基因组大小3.10 Mb~3.80 Mb,G+C含量38.08%~41.02%,毒力基因预测得到294~432种毒力因子,其中175种毒力因子在91株菌株中均被检测到,主要包括分泌系统相关基因、鞭毛合成相关基因、鞭毛运动相关基因等,耐药基因预测得到20种耐药基因,主要产生对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利福平等抗生素的耐药性。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2株1型嗜肺军团菌与丹麦分离株的同源性高度一致。结论马鞍山市公共洗浴场所淋浴水存在明显的嗜肺军团菌污染,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出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提示要加强公共场所淋浴水的消毒,严格监管,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
- 王利任红宇罗颖孙元婷江良梁李艳艳朱明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全基因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