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哲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2篇电刺激
  • 2篇胸部物理治疗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 2篇神经肌肉电刺...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

机构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哲伟
  • 4篇叶思思
  • 3篇李海燕
  • 3篇徐乐义
  • 2篇周成业
  • 2篇林静静
  • 1篇蔡敏克
  • 1篇周颖
  • 1篇陈国钱
  • 1篇陈传帮
  • 1篇吴文秀
  • 1篇陈晓丽
  • 1篇马玲
  • 1篇周雪珍
  • 1篇郑跃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康复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膈肌移动度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能有效缩短SAB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膈肌移动度,但对氧合指数改善有限。
王哲伟叶思思叶群张中凯林静静
关键词:肺康复机械通气
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的影响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探讨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的影响。方法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训练)和试验组(采用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训练联合NM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和D-D]、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Fib和D-D水平、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试验组LE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25.0%)(P<0.05)。结论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联合NMES效果更好。
叶思思王哲伟卓飞男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肌肉电刺激深静脉血栓
胸部物理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
2023年
目的观察胸部物理治疗(CP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AECOPD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CPT。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膈肌厚度和移动度、氧合指数及PaCO_(2)。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行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膈肌厚度和移动度、氧合指数、PaCO_(2)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SF-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和精力四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六个方面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T能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膈肌厚度和移动度,提高氧合指数,降低PaCO_(2),改善生命质量。
王哲伟胡显锋林静静张如龙林秀秀李海燕
关键词:胸部物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胸部物理治疗联合下肢运动训练对AECOPD患者的疗效
2024年
目的 观察胸部物理治疗(CPT)联合下肢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55例AECOPD患者分为两组,CPT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CPT,联合组(27例)在CPT组的基础上增加下肢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氧合指数、PaCO_(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分泌物黏稠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氧合指数、PaCO_(2)、CAT评分、BI评分和分泌物黏稠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的膈肌移动度、氧合指数和PaCO_(2)优于CPT组(P<0.05)。结论 CPT联合下肢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氧合指数和PaCO_(2),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分泌物黏稠度。
王哲伟叶思思张中凯林秀秀
关键词:胸部物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弓箭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小腿肌群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弓箭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小腿肌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配合小腿肌群牵伸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弓箭步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8周。分别采用痉挛指数(CSI)、平衡量表(Berg)、Fugl-Meyer量表(FMA-L)评价患侧痉挛程度、平衡能力以及下肢功能;同时采用霍尔德步行功能评分(Hollde)评价步行功能,并计算治疗前后步幅与最大步速;采用表面肌电图(s EMG)用于评价两组患者小腿肌群收缩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评分、Berg评分、Hollde评分、积分肌电值(iEMG)、步幅与最大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 <0.05);治疗后,CSI指数与胫骨前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的FMA-L评分、Berg评分、Hollde评分、iEMG、步幅与最大步速明显高于对照组,CSI指数与胫骨前肌、腓肠肌、比目鱼肌RMS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弓箭步训练能够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小腿肌群收缩功能,提高运动、平衡能力,改善患肢痉挛,提高步行能力。
陈传帮周颖周雪珍王哲伟李海燕周成业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对患者行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卒中后24~48 h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加强下肢主动活动,即采用床旁功率自行车加强下肢活动,同时协助患者早期练习坐和站立;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中能独立完成50 m的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整体功能及预后。结果:2组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3个月后77.4%(24/31)的患者恢复50 m独立行走能力;45.2%(14/31)的患者在2周内恢复50 m独立行走的能力,当校正基线期年龄、性别、NIHSS评分的影响后,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分别为[10(5,55)]d和[39(11,84)]d(P=0.005)。按轻型和中重型卒中进行分层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在轻型卒中中实验组恢复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5,10)]d和[23(9,39)]d(P=0.008);而在中型卒中中,2组恢复独立行走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2组患者mRS评估和Barther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F=164.170,P<0.001;F=70.947,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97;F=0.291,P=0.594)。2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下肢强化训练模式可促进轻型卒中患者行走能力恢复,对中型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未见明显影响,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吴文秀王哲伟陈晓丽陈国钱金海敏何冬瑞周成业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9例,使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MT+EMGBF组,14例)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EMGBF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EMGBF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伸膝和踝背屈训练,MT+EMGBF组采用下肢镜像治疗同时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上述训练。每次治疗30 min,1次/d,5 d/周,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LE、BBS及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与EMGBF组比较,MT+EMGBF组在下肢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方面显著提高(P <0.05),但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进行常规治疗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联合镜像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
徐乐义索光虎林祖琛金海敏王哲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脑梗死运动控制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利用治疗前后患者的FMA-U评分和治疗后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情况来评价患者的分离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U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
蔡敏克马玲郑跃王哲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的疗效
2021年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OPIDP)的疗效。方法44例OPID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入院后开始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也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以促进OPIDP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OPIDP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联合NMES治疗可进一步提高OPIDP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哲伟叶思思卓飞男张中凯徐乐义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8
2020年
目的研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O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接受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空白动作训练,观察组在接受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基础上再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舌压变化、吞咽功能和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sEMG最大波幅值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以增加脑卒中后OD患者的舌肌力量,改善其吞咽功能。
卓飞男张中凯徐乐义王哲伟林祖琛李海燕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