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 作品数:4 被引量:7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淮南顾桥矿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0
- 2014年
- 有害微量元素在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会释放、迁移并富集到周围土壤中.以安徽淮南顾桥矿为例,采集了矸石山附近不同距离的土壤表层样品及剖面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ICP-OES)测试了土壤中Zn,Pb,Cd,Ni,Cr,Cu的浓度,并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除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法外,将地累积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结合,用以评价受污染地区多种微量元素综合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Zn,Pb,Cd,Ni,Cr,Cu浓度随距矸石山距离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深度变化趋势不显著;除Cd外,其余元素均未造成潜在污染.
- 卢岚岚刘桂建王兴明王婕
- 关键词:微量元素土壤生态风险评价
- 基于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淮河(安徽段)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被引量:52
- 2013年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淮河(安徽段)27个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了Cu,Pb,Zn,Cr,Co,V,Mn共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基于Tomlinson提出的污染负荷指数(PLI)法对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整体上受到的污染较轻微,其中只有凤台到淮南段的PLI值为1.28,属中等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r>Co>Mn=Cu>Pb>Zn>V,其中Cr的含量是背景值的6.72倍,是淮河水体(安徽段)的主要污染物,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煤矿开采和电厂的污染排放有关.
- 王婕刘桂建方婷袁自娇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
- 淮南矿区土壤中6种典型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煤矸石在地表长时间大量堆积会释放微量元素,并迁移到周围土壤中引起污染.以淮南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开采年限矿区(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土壤和矸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土壤和矸石中6种元素Cd,Cr,Cu,Ni,Pb和Zn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横向分布趋势特征不明显,但不同开采年限矿区土壤中6种元素的含量呈现出老矿>中年矿>新矿的特点;6种元素只有Cd元素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只有Cd元素在新庄孜矿呈现轻微污染,在潘一矿和顾桥矿呈现轻度污染;迭加指数评价表明,3个矿区的土壤污染等级均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淮南矿区土壤中Cd元素具有相当大的潜在生态风险,3个矿区的土壤均具有中等生态风险.
- 魏勇周春财王婕范支柬刘桂建
- 关键词:淮南矿区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 应用Pb210研究淮南矿区重金属污染历史
- 本文以淮河中游(安徽段)寿县正阳关至蚌埠闸区段系统采集的两个沉积柱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混合酸消解,铅同位素定年等实验分析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质谱等测定和分析了样品中微量元素(Cu,Pb,Zn,N...
- 刘源王婕刘桂建
- 关键词:淮南矿区重金属铅同位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