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10例,根据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80例),比较两组PCI术后动态血压指标;分析影响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分类树算法构建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收益图和索引图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夜间SBP和DBP的降低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非杓型血压、冠状动脉病变多支、支架植入≥3个是影响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支架植入个数4个解释变量中,高血压类型对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最大。增益图和索引图均显示该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昼夜血压节律消失,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容易引起病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利于预后。
- 金新牛静刘平原王俊侠刘淑华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压预后
-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轨迹及预测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运动日志记录监测强度-时间依从性。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确定术后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的发展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LCGM将患者术后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变化分为低-下降组(n=35,29.17%)、高-上升组(n=15,12.50%)、持续依从组(n=70,58.33%)。以低-下降组为参照组,高-上升组和持续依从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轻、心功能分级更低、抑郁程度更轻(P<0.05);持续依从组患者的医患关系更好(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呈多类别曲线增长趋势,根据其时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实施强化干预,可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水平。
- 牛静金新马卉侯萍辛薇马利祥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国产心脏起搏器Qinming2312M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观察国产心脏起搏器Qingming 2312M的临床效果。选取在本院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安装Qinming 2312M心脏起搏器和百多力PhilosⅡS单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50例,每组75例。在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起搏器的参数,比较两组起搏器的参数及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月起搏阈值、阻抗、R波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心脏起搏器有着重量轻、外形尺寸小的特点,而且起搏理论寿命较进口心脏起搏器长。结论:Qinming2312M与进口心脏起搏器临床疗效相当,且具有寿命长的特点。
- 李晓刚王晓亮王庆胜卞秋武刘丽周胜军马洁王雪青金新冯建双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器临床疗效
- 国产单腔心脏起搏器Qinming2312M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回顾分析国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稳定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7年1月首次安装国产心脏起搏器Qinming2312M的患者共102例,按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比分为A组和B组,观察起搏系统故障、并发症、随访1年时起搏器参数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随访观察中出现1例起搏器阈值升高、1例电极穿孔及6例囊袋血肿,随访1年时的起搏器各参数(最小起搏阈值、阻抗、R波振幅)较1周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B组患者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A组降低(P均<0.05),Qinming2312S/M植入型单腔心脏起搏器未出现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失灵等本身故障。结论国产单腔心脏起搏器Qinming2312M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性能安全稳定。
- 李晓刚王晓亮王庆胜卞秋武刘丽周胜军马洁王雪青金新冯建双
- 关键词:起搏参数心律失常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9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239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MR值分为IMR正常组(n=151)和IMR升高组(n=88),分析HFpEF患者IMR升高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分析模型效能和稳定性。结果IMR升高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IMR正常组(P<0.01),一般运动强度比例高于IMR正常组,中高度运动强度比例低于IMR正常组(P<0.01)。IMR升高组患者hs-CRP、IL-8、TNF-α、HbA1c及BNP显著高于IMR正常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IMR正常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和TNF-α水平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运动强度和HDL-C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运动强度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均具有最大的C指数,分别为0.757和0.768。运动强度、hs-CRP、TNF-α及HDL-C水平4个因素构成的模型C指数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86和0.898,均高于其他模型。模型最高约登指数为0.746,相对应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86.8%,准确度为87.3%。通过十字交叉验证来验证预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参数非常接近。结论运动强度、hs-CRP、IL-8、TNF-α、HbA1c、BNP及HDL-C水平对HFpEF患者非狭窄IMR影响显著;hs-CRP和TNF-α水平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运动强度和HDL-C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根据运动强度、HDL-C、TNF-α及hs-CRP水平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IMR升高的概率,模型预测效能和稳定性良好。
- 金新王楠刘晓静张华薛蕊张静刘淑华
- 关键词: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