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稀土矿
  • 7篇稀土矿区
  • 3篇影像
  • 3篇稀土
  • 3篇矿区土地
  • 3篇毁损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温度
  • 2篇遥感
  • 2篇植被
  • 2篇荒漠化
  • 2篇覆盖度
  • 1篇地表温度反演
  • 1篇动态监测
  • 1篇遥感监测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数据反演
  • 1篇土地复垦
  • 1篇土地荒漠化

机构

  • 1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李恒凯
  • 11篇雷军
  • 7篇杨柳
  • 4篇吴娇
  • 2篇李芹
  • 1篇徐露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有色金属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HJ-CCD影像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分析——以赣州市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问题,水利部为此在2014年实施了专门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657—2014)。为精确评估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状况及分析时空演变规律,在新的技术标准指导下,以赣州为例,采用RUSLE模型和HJ-CCD影像,定量分析了该区2008年和2013年土壤侵蚀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相比2008年,该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侵蚀总量由5 867.589t降到5 225.733t;坡度在15~30°是中度及以上侵蚀的主要区域,在250~350m高程范围内土壤侵蚀量达到最大,150~550m范围为土壤发生侵蚀的主要高程区域;赣州西南到东北区域生态环境依旧脆弱,兴国县侵蚀状况有所好转,上犹、崇义、会昌三县的土壤侵蚀呈进一步加剧趋势。
李恒凯杨柳雷军徐露
关键词:土壤侵蚀红壤丘陵山区
中小城市城区扩张的热效应演变及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针对传统遥感手段研究城市热岛演变较大的数据限制问题,该文引入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以赣州城区2000、2009及2014年的Landsat数据作为数据源,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实现在缺少高分辨率遥感和其他详细地面辅助数据的情况下分析中小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热岛演变、迁移的成因。结果表明:引入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可以有效实现城市热岛成因与转移演变研究,发现热岛变化模式主要和城市的不透水面扩张建设有关,变迁方向与城市扩张趋势一致;平均不透水面指数与平均植被指数的变化与城区扩张态势有关,决定城区热岛变化形态。混合像元线性波谱分离算法的引入,降低了城市热岛研究对高分辨数据的依赖。
李恒凯阮永俭杨柳雷军
关键词:地表温度热岛效应
离子稀土开采扰动下的矿区荒漠化遥感监测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离子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矿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采用27年的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研究案例,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对岭北矿区1990年、1999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的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定量监测与分析矿区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稀土开采模式和复垦措施对矿区土地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Albedo-NDVI特征空间方法指标简单易获取,可用于稀土矿区荒漠化定量的分析及监测;(2)1990—2016年以来,研究区域荒漠化的总面积呈波动变化,体现了不同稀土开采模式及复垦措施对矿区荒漠化的影响;(3)原地浸矿稀土开采技术和一系列积极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扩大趋势,有利于矿区环境治理;(4)从典型矿点荒漠过程分析中可知,稀土开采产生的裸露地表是矿区土地严重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及区域.
李芹李恒凯杨柳雷军
关键词:稀土矿区荒漠化
基于温度分异的稀土矿区地表扰动分析方法被引量:9
2016年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扰动不仅造成矿区景观及生态环境退化,而且稀土开采产生的尾砂还导致矿区大面积土地沙化,造成矿区地表温度变异,与其他类型矿区开采扰动有显著差异。传统方法以植被指数(NDVI)作为矿区生态扰动的监测因子在稀土矿区是否适用有待验证。针对稀土矿区开采扰动特点,通过构建温度分异系数(HI)分析稀土开采扰动与矿区地表温度的响应关系,构建基于HI的稀土矿区地表扰动分析方法,并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例,比较了NDVI与HI在稀土矿区生态扰动监测方面的区分效果,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岭北稀土矿区23a稀土开采导致的生态扰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比NDVI,HI能体现稀土开采工艺特点,具有更佳的扰动区分能力。原地浸矿工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矿区裸露尾砂地的规模,使得矿区极差生态环境面积得到控制,但随着稀土开采总体规模扩大,生态评价为差和较差的矿区面积急剧扩大,矿区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李恒凯杨柳雷军
关键词:稀土开采NDVI
多源时序影像的南方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分析
采用1990-2016年的HJ-1B CCD、Landsat5/8遥感数据,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结合遥感时序分析方法,分析稀土开采的时空分布及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为减少因传感器不同而带来的误差,构建HJ-1B CCD...
李恒凯雷军吴娇
关键词:稀土矿区
多源时序影像的南方稀土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分析
采用1990-2016年的HJ-1B CCD、Landsat5/8遥感数据,以岭北稀土矿区为例,结合遥感时序分析方法,分析稀土开采的时空分布及矿区土地毁损与恢复过程。为减少因传感器不同而带来的误差,构建HJ-1B CCD...
李恒凯雷军吴娇
关键词:稀土矿区
文献传递
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遥感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1995—2013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源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像元二分法模型(DPM)和不同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五端元的LSMM更适宜高植被覆盖且地物复杂的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从1995年到2013年,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达60%以上,植被较为茂盛.低植被覆盖区域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集中连片且向周边蔓延的态势,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大面积脐橙种植、城镇化和矿产资源的挖掘,这些因素可能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吴娇李恒凯雷军
关键词:动态监测植被覆盖度
采矿扰动下的离子稀土矿区荒漠化遥感监测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
离子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矿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采用26a的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研究案例,基于Albedo-NDVI特征...
李芹李恒凯杨柳雷军
关键词:稀土矿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
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反演稀土矿区地表温度的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稀土矿区地表温度作为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影响因子,可间接反映矿区地表扰动状况,其温度反演算法直接制约着遥感数据和模型在矿区的应用。以Landsat-8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例,通过构建可分离指数模型,分析辐射传输方程、单窗算法、单通道算法和Artis算法在稀土矿区温度反演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及亮度温度在稀土矿区的空间分布上大致相同,温度级别与矿区扰动对应;4种算法反演的平均地表温度间存在差异,算法间的平均地表温度排序为:辐射传输方程>单窗算法>Artis算法>单通道算法,且单窗算法和Artis算法精度较高;单窗算法对矿区地物具有最佳的可区分性特征,其可分离性指数JMW=3.28083,能较好反映矿区生态扰动,可考虑作为稀土矿区地表扰动的温度反演方法。
李恒凯杨柳雷军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稀土矿区
基于Landsat影像的离子稀土矿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离子稀土开采导致矿区植被退化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采用23 a的Landsat系列影像作为数据源,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对稀土开采扰动下的矿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为提高分析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矿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森林郁闭度制图模型(forest 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FCD)、像元二分法模型(dimidiate pixel model,DPM)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LSMM)对稀土矿区植被覆盖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考虑了稀土矿区特有的裸露尾沙地光谱特征的三端元LSMM,具有更高准确性及普适性;景观格局动态分析表明矿区低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度破碎化程度较低,集中连片趋势明显;低植被覆盖LPI(largest patch index)在4个年份相对较大,呈波动变化,主要为裸露的稀土矿点,与矿点复垦和扩张有密切关系,且单个矿点造成的植被破坏仍然较大;低植被覆盖度的AI(aggregation index)一直较高,而LPI相对高植被覆盖较小,主要为离子稀土以单个矿点小面积开采为主,矿点多而分散,导致对环境破坏更难治理;1999年后,随着稀土开采的规模化及开采工艺的改进,稀土开采成为矿区景观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矿区总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下,低植被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矿点及矿点周边,成为具有稀土开采特色的矿点景观分布模式。
李恒凯雷军杨柳
关键词:植被稀土覆盖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