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利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三峡库区紫色土约30%为酸性.土壤酸性赋予其与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磷淋溶特征不同.为研究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过磷酸钙用量(0,1.006,2.515,4.527,6.036g/盆)对酸性紫色土磷淋溶及玉米生物量、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旱地)自身磷淋溶量较高,达164.6μg/盆,施入少量磷肥,各形态磷淋溶量显著增加,但当施磷量达到2.515g/盆(即农户普遍磷用量87kg/km2)以上时,磷淋溶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下降—升高—稳定趋势.土壤总磷淋溶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7-8叶期是溶解性磷和正磷酸盐淋溶高峰期,之后随玉米的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颗粒态磷是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溶解性有机磷是溶解态磷淋溶最主要的形态.本研究中,当地农民普遍施磷水平I2(2.515g/盆)为磷淋溶最低处理,但磷肥利用率仍然很低,仅为14.7%.
- 吴先勤丁红利付莉蔚建军周川张磊
- 关键词:酸性紫色土三峡库区施磷量玉米
- 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为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以添加秸秆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分析土壤微生物结构与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添加后引起土壤有机质呈大幅正向增加(I_1)、小幅度正向增加(I2)和负向变化(I_3)3种趋势,其中小幅度正向增加的I2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绝对含量均低于I_1和I_3,而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环丙烷脂肪酸(A/B)、直链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C/A)、支链异构饱和脂肪酸/支链反异构饱和脂肪酸(iso/anteiso)值均高于I_1和I_3;有机质大幅正向增加的I_1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绝对含量为3组中最高,且玉米秸秆处理过程中刺激16:0、18:1w6c、18:1w9c、16:0 10-methyl和19:0cyclo w8c所表征的优势类群的增殖,特征性菌群细菌/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比值较I_1和I2低;有机质负向变化的I_3土壤中表征优势类群的磷脂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低于I_1,且支链饱和脂肪酸绝对含量为3组土壤中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I_1和I_3土壤微生物种类间无明显差别。土壤初始有机质含量高,玉米秸秆添加后土壤有机质变化幅度大,土壤微生物种类及丰度高。
- 丁红利马晓玥李玖然张磊
- 关键词:玉米秸秆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 用PCR-DGGE研究菌肥对西藏青稞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对西藏青稞土壤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利用传统纯培养与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谷特微生物菌肥不同施用方式和施肥浓度对西藏青稞根区土壤微生物量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p<0.05),土壤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DGGE分析表明,菌肥处理土壤与未施菌肥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发生了改变;DGGE所反映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可以用来判断菌肥发挥作用的程度,合理指导菌肥的施用.本研究中,菌肥的施入促进了土著细菌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illus的生长,抑制了土壤中Blastomonas、Uncultured Rhizobium和Cyanobacterium的生长.两种施肥方式,根施对青稞根区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较叶面喷施大,根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改变较叶面喷施高,根施最佳菌肥施用量为20.0mL/hm2,叶面喷施最佳菌肥施用量为26.7mL/hm2.本研究为准确预测和评价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提供了技术参考.
- 刘晓燕张磊韦泽秀朱丹王晓锋吴先勤丁红利
- 关键词:青稞微生物菌肥PCR-DGGE
- 秸秆覆盖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以我国17省的85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定量添加玉米秸秆置于30℃培养90d,研究处理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及养分变化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除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在处理后部分土壤减少以外,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SOM变化差异显著,根据其变化量将土壤分为I_1组有机质增量(I)>12.05g/kg,I2组0.25
- 丁红利吴先勤张磊
- 关键词:秸秆覆盖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PLFA
-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理念践行被引量:6
- 2015年
- 以"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全英文教学,而不是双语教学,能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转而注重专业课知识的理解,较后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辅以特殊教学方法,如利用连续数次上课课时,在每次上课完成专业理论的授课内容后,就一个专业问题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在给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机会的同时,还逐渐梳理了专业研究方法;辅之以频繁用英语进行的考核和作业(以周为单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促进了研究生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然接受英语语言为其日常学习生活的常用语言之一.
- 张磊丁红利周川
- 关键词:全英文授课
- 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响
- 有机物料进入土壤后的分解和转化是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其中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或释放。土壤-微生物-有机物料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土壤养分的供应。研究有机物料降解...
- 丁红利
- 关键词:秸秆分解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群落土壤肥力
- 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响
- 有机物料进入土壤后的分解和转化是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其中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或释放。土壤-微生物-有机物料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土壤养分的供应。研究有机物料降解...
- 丁红利
- 关键词:秸秆分解土壤有机质
- 文献传递
- 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筛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筛选微生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盒体、单元盒和盖子;盒体被分割成若干小区域,用于放置单元盒;盖子上设置有气孔。该装置简单便捷,制作简易,在进行土壤微生物的大批量筛选时,能够保证所有有...
- 张磊丁红利
- 文献传递
- 不同用地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对添加秸秆的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选取采集于国内17个省(区)的不同利用方式下的85个土样为研究对象,定量添加玉米(Zea mays)秸秆置于相同温度培养90d,分析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后,不同用地的SOM变化存在较大差异,63.5%的土壤样品的SOM增加,36.5%的减少;SOM含量相对变化率与其初始SO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在短期内添加秸秆并不一定意味着土壤有机质会提高。试验土样来源于4种不同用地方式中,采集于播种粮食旱地的88%的土样,其SOM含量增加;采集于水稻田的土样,其SOM含量均减少;采集于林地和菜地的土样,其SOM含量有增有减。添加秸秆后,各土样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均增加,增加量表现为水稻田>林地>菜地>粮食旱耕地,真菌>放线菌>细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显示细菌/真菌与G+/G-均表现为水稻田>粮食旱耕地>林地>菜地,比值越小说明土壤生态系统越稳定;A/B和iso/anteiso、C/A均表现为菜地>粮食旱耕地>林地>水稻田,比值越小代表养分和环境胁迫越严重。因此,4种用地方式中,水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受养分和环境胁迫程度高。
- 李玖燃丁红利任豫霜张磊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PL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