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递呈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3篇交叉递呈
  • 2篇蛋白
  • 2篇RAC1
  • 2篇TAT
  • 2篇C-末端
  • 1篇蛋白参与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源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下调
  • 1篇慢病毒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刘婷
  • 5篇张晋宇
  • 5篇李景怡
  • 5篇吴玉章
  • 5篇李娜
  • 5篇万瑛
  • 5篇邹丽云
  • 2篇柴琳琳
  • 1篇傅晓岚

传媒

  • 5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5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Rho家族C-末端肽对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经典的抗原递呈理论认为,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在加工处理和递呈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时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即分别为MHCⅡ类分子限制性途径和MHCⅠ类分子限制性途径。...
刘婷
关键词:交叉递呈树突状细胞RAC1TAT
文献传递
Rab4蛋白参与DC细胞内源性抗原递呈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卵白蛋白的DC细胞株DC-OVA,研究Rab蛋白对DC内源抗原递呈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含OVA蛋白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pLentimycOVA;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FT细胞制备慢病毒,用病毒感染DC2.4细胞及杀稻瘟毒素(Blasticidin)筛选方法建立稳定表达OVA的细胞株,Western blot鉴定DC-OVA细胞中OVA蛋白表达;然后用识别MHC I类分子-OVA肽复合物的T细胞杂交瘤B3Z细胞以及针对该复合物的单抗25D1.16检测DC-OVA细胞表面MHC-OVA肽复合物的形成情况,建立内源性抗原呈递的检测方法;最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化学合成的Rab4、Rab5A、Rab7、Rab11的siRNA于DC-OVA中,B3Z检测DC内源抗原递呈的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转移质粒克隆成功,Western blot可在DC-OVA细胞中检测到OVA蛋白,B3Z细胞和25D1.16单抗可检测到DC-OVA细胞表面存在MHC I类分子-OVA表位多肽复合物,表明内源性抗原呈递系统成功建立。在此基础上,发现下调DC细胞中Rab4蛋白的表达,DC-OVA细胞刺激B3Z生成IL-2(白细胞介素2)的量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OVA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内源OVA蛋白的DC细胞株,建立了内源性抗原呈递系统,初步证实下调Rab4蛋白可抑制DC细胞的内源性抗原递呈,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柴琳琳万瑛邹丽云张晋宇李娜刘婷李景怡吴玉章
关键词:OVA内源抗原递呈
人microRNA-146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针对has-miR-146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鉴定成熟has-miR-146a在细胞内表达水平。方法PCR扩增pri-miR-146a,克隆于慢病毒载体plenti-GFP中,转染293FT细胞,收获并浓缩慢病毒颗粒,感染Jurkat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has-miR-146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高效转染系统。结论建立了高效稳定表达has-miR-146a的慢病毒转染系统。
李景怡万瑛张晋宇邹丽云李娜刘婷柴琳琳熊锐华吴玉章
关键词:慢病毒表达载体JURKAT细胞
siRNA沉默Rac2蛋白表达下调树突状细胞的交叉递呈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RNA干扰研究Rac2蛋白对树突状细胞(DC)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针对Rac2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pFIVsiRNARac2-1,pFIVsiRNARac2-2,pFIVsiRNARac2-3;DNA-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293FT细胞包装慢病毒,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病毒感染的阳性DC2.4(树突状细胞系),Western-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然后用B3Z细胞(H2-Kb限制性,SIINFEKL特异性T细胞杂交瘤)检测筛选后的DC2.4细胞交叉递呈的能力。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表达siRNA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抗原递呈实验发现下调了Rac2蛋白表达的DC2.4细胞交叉递呈能力下降。结论初步证实了Rac2蛋白参与树突状细胞对外来抗原的交叉递呈,为进一步了解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娜邹丽云万瑛张晋宇刘婷李景怡吴玉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
Tat-Rac1 C-末端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交叉递呈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Rac1、Rac2、Rac3、RhoA及Cdc42的C-末端肽对树突状细胞(DC)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合成Rac1、Rac2、Rac3、RhoA及Cdc42C末端区与人工改造的穿膜肽Tat47-57的融合肽,负载DC2.4细胞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采用B3Z细胞检测DC2.4细胞抗原交叉递呈能力的变化。结果负载了Tat-Rac1C-末端肽的DC2.4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并显著促进DC2.4细胞经MHCI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的能力。结论Tat-Rac1C-末端肽能够有效促进DC的交叉递呈,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刘婷邹丽云万瑛张晋宇李娜李景怡傅晓岚吴玉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
骨髓来源的原代树突状细胞对细菌颗粒抗原交叉呈递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对细菌颗粒抗原交叉递呈的动力学特点。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采用GM-CSF诱导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纯度和表型测定。采用第7天未成熟的DC细胞进行细菌抗原的交叉递呈能力检测和动力学分析。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诱导培养,第7天获得大量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树突状细胞,并且在细菌脂多糖刺激后,其表型也发生特征性变化表现在共刺激分子CD80由刺激前的27.7%上调到71.6%,CD86从刺激前的36.0%上调到80.3%,DEC205从刺激前的6.5%上调到26.2%。同时该细胞吞噬低剂量的细菌抗原即可有效活化T细胞,其动力学曲线为:1~3h,该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呈对数增加,3~8hDC抗原递呈能力进入一个平台期,10~12h,抗原递呈能力又迅速增强。结论采用GM-CSF可以从小鼠骨髓中获得大量纯度高并且具有典型免疫表型的DC,该DC细胞能有效的递呈外源性细菌抗原,并具有特殊的抗原递呈动力学曲线。
邹丽云万瑛刘婷李娜张晋宇李景怡吴玉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