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视网膜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网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术后
  • 2篇糖尿病性
  • 2篇吸除
  • 2篇吸除术
  • 1篇蛋白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眼外伤
  • 1篇眼液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诱发电位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大庆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刘春艳
  • 3篇夏娣
  • 3篇姜红
  • 2篇宿可昕
  • 2篇魏秀华
  • 2篇马娟
  • 2篇邱红
  • 2篇苏金良
  • 2篇李蕾
  • 1篇赵晶
  • 1篇王兴民
  • 1篇刘颖新
  • 1篇崔国栋
  • 1篇王秀丽
  • 1篇于洋
  • 1篇崔大龙
  • 1篇徐晶
  • 1篇纪元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外伤视力下降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及探讨VEP在眼外伤视神经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并为损伤程度和劳动能力的法医学损伤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对65例视神经损伤患者的65只眼进行了VEP检查。结果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眼VEP与患者的健侧眼比较。P100的波幅、潜时期均异常,且异常越明显,预后越差,VEP对视神经损伤程度反应灵敏。结论VEP为视神经损伤的视功能评价、临床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伤残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马娟宿可昕刘春艳
关键词:视诱发电位眼外伤视神经损伤
激光治疗60例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0例(95眼)伴有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术后早期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提高1~5行者有35眼,占36.8%;视力无变化者49眼,占51.6%;视力下降11眼,占11.6%,总有效率88.4%。3个月后行FFA检查,结果显示光凝斑均匀清晰,新生血管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基本吸收,未见明显的光凝并发症。结论使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苏金良魏秀华夏娣姜红刘春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
视网膜移植术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术后供体细胞与宿主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FDA-SE(10μmol/L)标记供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玻璃体显微手术将细胞悬液植入同种异体青紫蓝兔视网膜下腔,移植术后应用眼底彩色照相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angiography,FFA)观察记录移植术后眼底情况,并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位置并作紧密连接的结构蛋白ZO-1和occludin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细胞在接种后2h开始贴壁,1d后光镜下可见黑色圆形贴壁细胞。部分贴壁的细胞胞浆向外延伸,细胞内色素颗粒仍聚集于胞核周围,充盈整个胞浆。传2~3代后细胞中色素颗粒逐渐减少、脱失。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率几乎达100%,证明培养的细胞是RPEC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受体视网膜组织中,occludin及ZO-1阳性染色定位于RPECs的细胞膜和(或)靠近胞膜的细胞质内,接近顶部1/3处,呈棕黄色的颗粒状、点状结构,与紧密连接位于上皮细胞侧面顶端的分布一致。移植后30、60d时SZO-1/S(F=224.29,P%<0.05)、S occludin/S(F=273.90,P<0.05)与正常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术后可嵌插于宿主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并形成新的血视网膜外屏障。
刘春艳夏娣马娟邱红纪元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曲安奈德(TA)应用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以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Ⅴ期)引起的黄斑水肿60例(60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术毕留置4 mg TA于玻璃体腔内;对照组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果视力: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个月时视力均优于术前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对照,前者的视力恢复优于后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OCT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 d内眼压与术前相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时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内,两组之间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治疗黄斑水肿有效;玻璃体切除联合TA应用治疗黄斑水肿疗效显著,后者疗效优于前者。两种手术方法对眼压均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以免造成视功能损害,但两种方法之间无差异。
李蕾王兴民徐晶刘春艳姜红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曲安奈德黄斑水肿糖尿病
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前应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术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普拉洛芬)点眼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术后观察指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12月期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6例(5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术前3天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各4次点眼;对照组28例,术前单独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四次,两组用药前及术后1天均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观察术后1天眼压、炎症症状评分、炎症体征评分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眼压值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天炎症症状评分及炎症体征评分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结膜囊抗生素滴眼液联合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部炎症反应。
夏娣刘颖新赵晶刘春艳崔大龙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62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62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占75.6%(65眼),0.3—0.5占12.8%(11眼),0.1~0.3占8.1%(7眼),〈0.1占3.5%(3眼)。术后3个月时矫正视力≥0.5占82.6%(71眼),0.3~0.5占11.6%(10眼),0.1~0.3占3.5%(3眼),〈0.1占2.3%(2眼)。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0侧,占11.6%,均在1周内消退,无一例角膜失代偿;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眼,占2.3%,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3mg,2周内渗出完全吸收。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反应轻、疗效显著等特点,是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姜红李蕾宿可昕邱红于洋刘春艳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60例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0例(60眼)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巩膜外冷凝,观察术后疗效。结果:一次成功55眼,视网膜未复位仅5眼。6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反应轻等特点,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苏金良崔国栋王秀丽刘春艳魏秀华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