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被引量:15
- 2010年
-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制得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当MBS壳层中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 陈明刘浪周超刘哲张会轩
- 关键词:结构特征聚氯乙烯增韧机制脆韧转变
- PVC/MBS共混物的断裂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吴康理论(Vu-Khanh-plot)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冲击强度测试数据相结合,研究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三元共聚物的裂纹引发断裂能(G_i)与冲击强度的关系。随着增韧剂MBS含量的增加,PVC/M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G_i由纯PVC的0.32 kJ/m^2增加到4.06 kJ/m^2。同时,G_i和冲击强度也随MBS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因此,PVC/MBS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随着G_i的增加而增大。
- 刘浪陈明郭春梅孙保东孙树林张会轩
- 关键词:聚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