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连峰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卸荷
  • 1篇多点位移计
  • 1篇玄武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石破坏
  • 1篇岩移
  • 1篇原位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深部开采
  • 1篇实时监测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应变
  • 1篇偏置
  • 1篇破坏模式
  • 1篇细观
  • 1篇煤层
  • 1篇煤层开采
  • 1篇厚煤层
  • 1篇厚煤层开采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刘连峰
  • 3篇左建平
  • 2篇黄亚明
  • 1篇王继林
  • 1篇周宏伟
  • 1篇于洋
  • 1篇胡学军
  • 1篇陈绍杰
  • 1篇王树忠
  • 1篇熊国军
  • 1篇陈连军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采动卸荷岩石破坏的理论模型与实验验证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采动卸荷岩体破坏实验,提出了采用三段模型来近似描述采动卸荷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从经典的应变梯度塑性出发,建立了弹塑性局部化应变单元模型,推导出应变局部变形带与内禀材料尺寸的关系,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描述了宏观局部变形带与材料内部参数—内禀材料尺寸的关系,建立的本构关系将采动卸荷应力-应变曲线分成弹性阶段、采动卸荷弹塑性阶段和采动卸荷破坏软化阶段。讨论了孔隙度、比例系数和材料内禀尺寸对采动塑性屈服面的影响。在采动卸荷弹塑性阶段,本文假设塑性变形主要产生在局部变形带中。岩石处于高度压密状态,此时孔隙度基本不变,亚临界微裂纹也主要产生于局部变形带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内禀尺寸和其他参数代入构建的本构模型中,证实了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左建平刘连峰陈绍杰陈连军
含偏置缺口玄武岩原位三点弯曲细观断裂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通过含偏置缺口的玄武岩试件在扫描电镜(SEM)下的三点弯典实时加载试验,得到不同偏置缺口的荷载–位移曲线以及高倍率裂纹扩展照片。一方面,根据矿物颗粒在岩石中总是以一定三维尺度存在,认为裂纹不仅在表面非线性扩展,而且沿厚度方向也是非线性扩展,结合断裂力学中表面能S的计算公式,给出一个考虑岩石非均值和裂纹纵向非线性扩展的表面能密度表达式,并用这个表达式成功解释裂纹扩展中的一些随机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偏置量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给出含偏置缺口玄武岩三点弯典荷载–位移曲线的3个典型阶段,并解释各个阶段的微观机制,提出用偏置量影响系数计算偏置缺口三点弯典试样的断裂性能并给出其计算公式,通过对不同偏置缺口试件峰值荷载以及断裂耗能的分析计算,得到峰值荷载与断裂耗能的偏置量影响系数表达式。
左建平黄亚明刘连峰
关键词:岩石力学扫描电镜
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现有的监测大多在巷道顶板5~8m深的范围展开,本文通过深孔多点位移计实时监测了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顶板岩层0~20m深处范围内的岩层移动规律。获得了不同回采阶段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并根据监测曲线获得了周期来压步距。
王树忠王继林于洋胡学军刘连峰熊国军
关键词:深部开采多点位移计实时监测覆岩移动规律
不同开采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对比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基于3种典型的煤层开采方式(无煤柱开采、放顶煤开采和保护层开采),借助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实验系统对潞安李村煤矿灰岩进行了同时恒定降围压、变速率加轴压的三轴卸荷试验,由此研究了不同开采卸荷条件下的应力路径对围岩的力学行为影响。实验获得了不同围压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灰岩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及宏观破坏模式,认为灰岩的破坏模式与达到峰值时围压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而轴向加载应力路径影响较小;放顶煤开采条件下围岩的变形较保护层开采和无煤柱开采要大,特别是塑性变形较后两者也大。另外围岩的脆性和延性特征的转变与轴向加载速率有很大关系,即与煤层开采方式有关,并且围压越大,塑性特征越明显。
左建平刘连峰周宏伟黄亚明
关键词:卸荷破坏模式塑性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