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建伟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雄蕊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不育
  • 1篇枝梗
  • 1篇生殖隔离
  • 1篇水稻
  • 1篇穗型
  • 1篇偏分离
  • 1篇子机
  • 1篇基因
  • 1篇基因互作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理
  • 1篇QTL定位
  • 1篇不育

机构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2篇杨江义
  • 2篇范智权
  • 2篇单建伟
  • 1篇吴昊
  • 1篇吴昊
  • 1篇刘婷婷
  • 1篇蔡中全
  • 1篇单建伟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杂种偏分离是指杂交后代群体在某个位点的基因型分离比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一种现象,是来自不同杂交亲本基因之间的不兼容性所致。功能缺失型和功能获得型的基因间互作都可以导致杂种偏分离,其中前者的机理比较简单,即缺陷型的基因组合导致原有功能丧失而造成细胞死亡。功能获得型杂种偏分离系统是由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系统,包含两个基本成分:杀手(killer)因子和护卫(protector)因子,此外还有增强子(enhancer)、抑制基因(repressor)等修饰因子。功能获得型杂种偏分离有通用的遗传模型:具有传递优势的单倍型含有高活性的killer+和protector+;传递劣势的单倍型含有低活性的killer-和protector-;中性的单倍型(广亲和型)则含有killer-和protector+。该系统通过killer和protector间的紧密连锁、修饰因子的积累等途径得以在自然选择中保存下来。尽管不同功能获得型杂种偏分离系统的遗传机理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分子机制则大相径庭。文章综述了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以及其与杂种不育的关系,以期为后续杂种偏分离研究提供参考。
范智权孙加雷单建伟杨江义
关键词:偏分离基因互作生殖隔离杂种不育
长雄蕊野生稻枝梗角度QTL定位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水稻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一直是科学研究与育种研究关注的重点。而水稻枝梗角度对稻米产量及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跟粳型栽培稻Balilla杂交构建了F2群体,利用基于PCR的Indel标记构建了分子连锁图谱;通过QTL分析软件QTL IciMapping4.0检测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共得到6个控制水稻枝梗角度的QTLs。这些位点分别位于第2、4、9、10和12染色体上,每个QTL能够解释3.7%~43.3%的表型变异。第4染色体上的qBA-4-2位点和第12染色体上的qBA-12-1位点在两年的定位实验中均被检测到。其中,qBA-4-2对枝梗角度表型贡献率最大,是一个主效QTL;qBA-2-1以及qBA-12-1还未见报道,可能是两个新的QTL。挖掘新的枝梗角度基因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水稻的驯化历程和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
吴昊吴昊刘婷婷范智权范优荣蔡中全范智权杨江义
关键词:水稻QTL定位穗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