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全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茅尾海海洋公园沉积物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生态风险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对广西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海域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Hg、As、Cu、Pb、Zn、Cd及DDTs、PCBs含量,分析了各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综合生态风险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10^-6,干重)顺序为Zn(56.9)>Pb(19.0)>Cu(12.6)>As(10.7)>Cd(0.14)>Hg(0.07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10^-9,干重)为PCBs(1.08)>DDTs(0.70),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Cd>Hg>As>Cu>Pb>Zn,所有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98.39,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茅尾海东北部海域为潜在风险高值区,主要由于Cd的潜在风险水平较高所致;沉积物中DDTs、PCBs的含量均低于ERL值,因此DDTs和PCBs生态风险较低。
- 刘保良陈旭阳李武全青尚敏邢素坤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多氯联苯生态风险评价
- 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根据广西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的赤潮实况,分析2003年7月和2004年6月广西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涠洲岛雨季来临之前,气温、海水温度增加,海平面气压、相对湿度下降,风速减弱容易诱发赤潮,赤潮爆发后对该海域盐度影响较大。降水量的多少是影响赤潮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海洋水文气象要素条件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启动因子。
- 张少峰李武全林明裕魏春雷林道宽
- 关键词:赤潮相对湿度盐度
-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种类组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 2008年
- 根据2006年3—11月期间对涠洲岛海域进行赤潮监控监测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浮游植物组成和各月的优势种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涠洲岛水域浮游植物有5属103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34属83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赤潮生物有29属60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18属40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1属1种,原生动物1属1种;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球形棕囊藻、红海束毛藻、菱形海线藻、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等,均属赤潮物种。调查期间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更替现象明显,与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关。
- 刘国强史海燕魏春雷李武全
- 关键词:浮游植物赤潮生物优势种
- 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分析2010—2013年赤潮监测区的营养盐监测数据,运用富营养化评价、空间波动评价以及营养盐限制评价方法研究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探讨该海域的营养状况以及结构特征。2010—2013年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未达到富营养化标准。硝酸盐(NO3N)和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变异系数分别是0.10~0.21和0.11~0.24,空间波动程度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除2011年S1站点的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外,其余年份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均差异不大;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中氮(N)、磷(P)和硅(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4月份表层海水中各类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监控区氮磷比(N/P值)为28.5∶1~57.56∶1,活性磷酸盐(PO4P)对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起着潜在的限制性作用。涠洲岛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含量在4月份存在高值,为浮游植物的增殖提供基础条件,春夏季风生流对各形态磷(P)含量的补充,缓解海域的磷(P)限制,可能是近年来涠洲岛多次发生赤潮的原因。
- 邢素坤李萍何志江李武全
-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结构特征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