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绯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不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疗效保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康复训练后症状稳定的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n=45)和腰痛学校组(n=30)。腰痛学校组以集体授课形式介绍腰椎生理解剖知识、人体工程学、不良生活姿势以及家庭功能锻炼方法,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发放包含以上内容的宣教手册进行传统健康宣教。门诊复诊、电话随访及微信随访获得患者入组时、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复发次数、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两组VA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但腰痛学校组明显低于对照组(Z>2.645,P<0.01)。腰痛学校组3个月内腰痛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Z=-2.082,P<0.05)。腰痛学校组ODI评分在随访3个月时高于对照组(Z=2.265,P<0.05);腰痛学校组SF-36躯体疼痛评分在随访1个月、3个月时高于对照组(t>2.273,P<0.05)。结论腰痛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较传统宣教模式有更积极的影响。
- 吴琼潘钰徐泉萧演清杨绯李欣孙小花谢树陈固稳
- 关键词:健康教育随访
- 八年制医学生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方向医工交叉课程改革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方向医工交叉课程改革对八年制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至2019年清华大学学习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课程的八年制医学实验班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18年入对照组(n=20),2019年入观察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课程和康复医学专业教师,观察组课程增加神经科学理论和新进展、功能磁共振发展和康复医学领域应用、医学工程新技术和进展,并增加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和医学院教师。两组考核均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平时考核,观察组在平时考核中增加综述成绩。另设计调查问卷,在观察组开课前和考核后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94,P<0.01),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对医工交叉/医工转化进展了解程度及设置医工转化课程必要性的评分在课程结束后增加(|Z|>2.304,P<0.05)。对康复医学医工交叉和医工转化研究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从77.78%增加到94.44%(P=0.222),表示比较可能和非常可能从事康复医学领域医工交叉和医工转化学生比例从61.11%增加到83.33%(P=0.043)。结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方向医工交叉课程改革能一定程度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对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成绩。
- 潘钰徐泉吴琼李欣杨绯窦维蓓季林红
-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课程改革调查问卷
- 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及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观察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日增加20 min的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照组则将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延长20 min。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评估[包括踝关节僵硬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肌力]和临床量表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背屈和跖屈肌力、背屈和跖屈AROM、BBS、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跖屈PROM、K背屈、MBI较组内治疗前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跖屈和背屈肌力分别为(158.44±14.61)N、(130.22±22.12)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可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踝关节僵硬度,改善其踝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 翟晓雪潘钰吴琼李欣徐泉杨绯冯雨桐张丽春樊森朝
- 关键词:僵硬度关节活动度
- 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心肺适能的效果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发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四肢联动康复踏车训练,实验组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VO2peak均显著升高(|t|>7.889,P<0.001),实验组FMA评分和VO2peak明显高于对照组(|t|>3.332,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更有利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 徐泉马迪潘钰李颜杝杨绯杨晓辉季林红
-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 踝扭伤后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通过观察踝扭伤恢复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肌力、刚度和本体感觉变化,分析踝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定量评价对踝扭伤康复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9年4月至7月,选取21例恢复期踝扭伤患者,记录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肌力,采用踝关节测试训练系统评估双侧踝关节刚度,即背屈末端、跖屈20°和跖屈末端位置时关节活动所需力矩;同时定量评估踝关节本体感觉,包括关节活动阈值(MPT)和关节位置觉(PAPS)。比较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肌力、关节刚度和本体感觉,分析关节活动度、关节刚度和本体感觉之间相关性。结果患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活动度小于健侧(|t|> 2.817, P <0.05);背屈和跖屈肌力明显小于健侧(|t|> 5.785,P <0.01);患侧跖屈末端刚度明显大于健侧(t=3.036, P=0.007),而背屈末端和跖屈20°时关节刚度与健侧无显著性差异(t <0.874, P> 0.05);两侧MPT和PAPS无显著性差异(t <0.695, P> 0.05)。患侧跖屈活动度与跖屈末端刚度(r=-0.466, P <0.05)、MPT (r=-0.613, P <0.05)均呈负相关,MPT与跖屈末端刚度呈正相关(r=0.469, P <0.05)。结论踝扭伤恢复期患者背屈、跖屈关节活动度和肌力下降,跖屈末端关节僵硬度升高,且与本体感觉相关。踝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定量测量有助于定量指导踝关节康复策略。踝扭伤患者康复需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背屈和跖屈活动度训练,尤其要重视跖屈刚度改善,可能有助于本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 杨绯潘钰吴琼徐泉李欣张丽春
- 关键词:踝扭伤跖屈关节活动度刚度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