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伊蚊
  • 1篇诱蚊灯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库蚊

机构

  • 2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电白县疾病预...
  • 1篇化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篇李玉
  • 2篇何国桓
  • 2篇吴晓英
  • 2篇林漫
  • 1篇廖尧生
  • 1篇陈晓明

传媒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茂名市诱蚊灯法与人工小时法捕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在现场捕获蚊虫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或蚊虫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茂名市城区居民、公园、医院、城郊结合部农户及牲畜棚5个点,同时使用2种方法捕蚊,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蚊灯法在5种环境共捕获成蚊3属5种14 509只,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97.98%、0.99%和0.88%,中华按蚊占0.12%,其他蚊种占0.02%。人工小时法在4种环境共捕获成蚊4属7种6 583只,致卷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90.11%、6.09%和3.11%,中华按蚊占0.30%,其他占0.38%。不同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开始升高,5~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9~10月有所回升,11月蚊虫进入越冬状态。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均能用于蚊虫调查和监测,但各有长处及短处,人工小时法对采集靶标蚊虫、嗜吸人血的蚊虫和发现更多蚊种有较大优势;诱蚊灯法则更适合于蚊媒哨点长期监测,既节省劳力,又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影响及人蚊接触感染相关传染病。
吴晓英李玉冯演东何国桓林漫
关键词:库蚊
茂名市2010年4-7月伊蚊生态学研究
2012年
目的为摸清茂名地区伊蚊的种群构成、密度消长、孳生地分布、成虫生活习性等生态学特点,为我市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乙脑、丝虫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风险评估和防制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省《广东省霍乱等部分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登革热媒介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方法,于2010年4-7月开展抽样调查和监测。结果茂名地区伊蚊种类以白纹伊蚊为主,布雷图指数(BI)在17.67~38.33之间、诱蚊诱卵指数在8.62~36.64之间、容器指数(CI)在32.8~60.67之间。结论茂名地区伊蚊生态状况存在传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乙脑、丝虫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应提高警惕,持之以恒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并制订科学的综合治理策略。
吴晓英李玉陈鸿飞廖尧生陈晓明何国桓林漫
关键词:伊蚊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