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艳丽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大型溞
  • 1篇营养级
  • 1篇植物
  • 1篇生殖
  • 1篇生殖毒性
  • 1篇食物
  • 1篇食物来源
  • 1篇食性
  • 1篇水库
  • 1篇水母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西藏拟溞
  • 1篇胁迫
  • 1篇邻苯二甲酸二...
  • 1篇环境胁迫
  • 1篇过氧
  • 1篇过氧化
  • 1篇过氧化氢酶
  • 1篇海蜇

机构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辽宁省海洋水...

作者

  • 4篇班艳丽
  • 3篇赵文
  • 2篇谢玺
  • 2篇魏杰
  • 2篇王媛
  • 1篇郭凯
  • 1篇孙明
  • 1篇王彬
  • 1篇李玉龙
  • 1篇董婧
  • 1篇王爱勇
  • 1篇蔡志龙
  • 1篇张荣坤
  • 1篇李培培

传媒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型溞的生殖毒性及跨代效应被引量:7
2019年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多个世代(P、F1和F3代)生殖与种群增长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DEHP对大型溞24 h、48 h的LC_(50)分别为0.820、0.569 mg/L,安全浓度为0.082 mg/L,属于高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中,浓度为0.03~0.07 mg/L的DEHP对大型溞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具有一定毒性作用,浓度为0.06~0.07 mg/L的DEHP对大型溞P代的总生殖量、平均生殖量、第一胎生殖量、产幼间隔和种群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大型溞F1代影响不明显,而对F3代总生殖量、平均生殖量和种群增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魏杰申晨晨赵文王媛班艳丽申祺王天艺谢玺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大型溞生殖毒性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辽东湾海蜇的食性和营养级被引量:23
2016年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渤海辽东湾海蜇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其食物组成和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蜇的δ^(13)C值范围是-20.27‰^-23.06‰,跨度为2.79‰,平均值为-21.33‰;δ^(15)N值范围是6.82‰~10.03‰,跨度为3.21‰,平均值为8.25‰.海蜇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浮游植物、鱼卵、≤1000μm浮游动物、1000~1500μm浮游动物和>1500μm浮游动物,其中以≤1000μm浮游动物为主,贡献率高达71%~88%;其他饵料生物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500μm浮游动物、1000~1500μm浮游动物、悬浮物、浮游植物和鱼卵,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19%、0%~22%、0%~10%、0%~8%、0%~2%.经检验发现,海蜇伞径长与δ^(15)N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δ^(13)C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悬浮物为基准的辽东湾不同伞径组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9~3.88,平均营养级为3.28.本研究结果说明,海蜇作为大型浮游动物在辽东湾生态系统中对小型浮游动物的能量传递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辽东湾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提供基础资料.
孙明王彬李玉龙王爱勇董婧麻天宇班艳丽
关键词:水母浮游动物食物来源
环境胁迫对西藏拟溞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高盐(20和25)和高温(20℃和25℃)胁迫对西藏拟溞幼溞和成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高盐胁迫下,幼溞的S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成溞的SOD活性变化不明显,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降低。2)在高温胁迫下,幼溞的SOD、CAT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也显著增加;成溞的S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则降低。研究表明幼溞对高盐胁迫的应激能力较强,而对高温胁迫的应激能力较弱,成溞则相反。
魏杰班艳丽王媛赵文谢玺李培培
关键词:环境胁迫西藏拟溞过氧化氢酶
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李沂軒鞠哲赵文班艳丽郭凯蔡志龙张荣坤戴玉新
关键词: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