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红梅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油气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成藏
  • 2篇盐岩
  • 2篇油气分布
  • 2篇盆地
  • 2篇含油
  • 2篇含油气
  • 1篇大中型油气田
  • 1篇油气成藏体系
  • 1篇油气盆地
  • 1篇油气田
  • 1篇油气系统
  • 1篇油气源
  • 1篇油田
  • 1篇源岩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烃源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石化华北石...

作者

  • 4篇陆红梅
  • 3篇陶崇智
  • 2篇白国平
  • 2篇殷进垠
  • 2篇王大鹏
  • 1篇田纳新
  • 1篇姜向强
  • 1篇石磊
  • 1篇卢小新
  • 1篇陈小亮
  • 1篇高琳
  • 1篇郭栋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扎格罗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被引量:17
2016年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王大鹏白国平陆红梅陶崇智王一帆张明辉王文庸卢小新高琳郭栋
关键词:油气分布含油气系统
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在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发育了区域性分布的盐岩。在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6个主要含盐盆地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盆地盐构造样式的地震剖面解析,将盐盆划分为伸展区、过渡区和挤压区3个盐构造带。巴西大陆边缘盆地发育的盐下烃源岩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内,而西非盐上烃源岩的成熟速率高于盐下烃源岩,主要由于盐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生烃,促进盐上烃源岩热成熟。盐流动产生多种样式的盐构造,为盐上油气聚集提供了构造圈闭条件。盐相关圈闭是盐上重要的圈闭类型,富集的油气储量占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上油气总可采储量的84.8%。伸展区发育的盐窗作为输导通道,控制油气主要于盐上层系成藏。同时盐岩作为厚层的区域盖层控制了过渡区到挤压区的盐下油气成藏。
陶崇智殷进垠陆红梅王一帆刘君兰牛新杰
关键词:盐岩油气成藏构造带被动陆缘南大西洋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成藏体系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基于全球53个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199个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新资料,根据油气成藏体系理论的分析原则,将成藏体系的"源-位"分类方案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统计分析了这些油气田中单源一位、单源二位、单源三位、二源二位、二源三位和三源三位6类成藏体系类型油气田的分布和储量特征,厘定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成藏体系类型,揭示其对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成藏体系类型为单源三位,这类成藏体系富集的油气储量最多,其次为单源二位和二源三位,而归属于其它成藏体系类型的油气田储量不大,个数亦相对较少,分布也较为分散。单源二位是最优越的成藏体系,具有规模性的成藏效应,但后期需较好的保存条件。此外,单源一位更多地表现为非常规性质,成藏体系的三大要素集于同一套岩层,但这种成藏体系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少。
王大鹏陆红梅陈小亮陶崇智孟祥军牛新杰白国平
关键词:油气分布油气成藏体系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
澳大利亚Vulcan次盆Puffin油田油气源与成藏
2012年
Puffin油田目前油气来源不明,主力烃源岩展布及主要生、排烃期不确定都制约了下一步勘探的进行。利用烃源岩二维生烃模拟以及生物标志物指纹对比等方法,揭示了下Vulcan组海相泥页岩是本区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白垩纪—中新世为主要生、排烃期;而本区的Plover组烃源岩普遍演化程度较高,在晚侏罗世已达到高成熟,生烃潜力差,对于成藏的贡献较为有限,属于次要烃源岩。成藏事件图反映出Puffin垒带上的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新世以前由于侏罗系以上地层断裂不发育,下Vulcan组主力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主要在地堑中的侏罗系圈闭中聚集成藏。中新世末,区域性的构造挤压运动形成众多垂向断裂并且使早期形成的断裂体系活化,使得早期成藏的油气垂向调整到浅层的白垩系聚集成藏。因此,目前Puffin油田发现的白垩系油藏主要为次生油藏,为早期侏罗系油藏调整改造到浅部垒带上形成。
石磊殷进垠田纳新姜向强陆红梅
关键词:烃源岩油气成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