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
-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传统中国法比附援引的源与流被引量:4
- 2012年
- 文本表达与司法实践背离的问题自古有之,直到今天仍然困扰着我们。传统法比附援引在弥合法律文本与司法实践的缝隙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缘法定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二者共同保证了司法结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如何约束司法者比附的恣意性,是比附援引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保证。探究比附援引的源与流对当下罪刑法定下如何把握扩张性解释的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黄春燕
- 关键词:比附援引罪刑法定
- 论正当性法律解释被引量:2
- 2009年
- 司法适用中,将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涵慑于作为大前提的一般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其关键环节在于司法人员对法律的解释。由于法律语言的"空缺结构"和法律解释的主体性等原因,一个法律规范存在一组法律解释结论,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案件,只有一个结论是最佳的,即具有合法性又是最合理的,这个最佳的结论就是正当的法律解释。获得正当性法律解释需要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保障。
- 黄春燕
- 关键词:司法制度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入罪问题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我国刑法典将逃逸行为依附于交通肇事罪,只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一个情节,这一规定违反了我国基本的刑法理论。我国刑法应借鉴外国的做法,使逃逸行为脱离交通肇事罪,对其进行独立犯罪化。
- 黄春燕
-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化
- 中国法治语境下亲亲相隐如何可能被引量:3
- 2011年
- 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下传承两千余年,足以佐证其生命力的强大。新中国成立后,亲亲相隐被视为封建糟粕未被立法借鉴和吸收,法律依靠强力为国民营造了大义灭亲的氛围,其结果是国民在亲情与国法的二难选择中痛苦挣扎。近日颁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近亲属可以拒绝出庭作证,开始将"亲亲相隐"原则引入法律,尽管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只是规定出庭阶段而没有规定亲属全程都可以拒绝作证,这仍然能够说明法律开始关注亲属身份权利,反映出法律对人伦、人性的回归。刑事实体法应该作出怎样的回应才能实现与程序法的协调与衔接,以进一步保障亲属的身份权利,实现法律对人伦、人性的完全回归,使法律更加具有根基性与正当性,这个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作出理性的回答。
- 黄春燕
- 关键词:亲亲相隐良法之治人权保障
- 我国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理性分析
- 2009年
-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刑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以承认和采纳。一方面,鉴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较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来源于其坚实的理论根基,我国应该积极引进这一理论;另一方面,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特别是作为超法规的阻却事由要持审慎的态度。
- 黄春燕
-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
- 论中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比附定罪被引量:7
- 2015年
- 中国传统法律采用绝对法定刑的立法模式,法条的构成要件极为具体、细致,这种具体、细致的规定使得同一类案件的不同表现形态在立法中无法相应地表达,法律罪名的具体化导致其涵摄案件的范围狭窄,司法实践中会出现"罪无正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践中运用比附的技术很合理地弥补了我国古代法律罪名涵摄力低的一面。比附定罪的思维本质是我国古代的推类思维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推类思维中的"类可推"是比附定罪思维合理性的基础,而"类不可必推"又使得比附定罪思维具有或然性的特征,"察类"则是比附定罪思维可靠性的保证。
- 黄春燕
- 关键词:或然性
- 法官量刑的自由裁量权与量刑公正的实现——兼论人工智能在量刑中的定位与边界被引量:6
- 2021年
- 量刑公正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是刑罚的统一性与刑罚的个别性的有机统一。量刑公正的实现离不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应该避免恣意性裁量和机械性裁量两个极端。量刑思维的本质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决定了其不能独立完成量刑思维的全部过程,人工智能介入量刑的领域是有限度的,不能成为量刑活动的主导。实现人工智能与法官在量刑领域的深度融合,必须遵循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和量刑运行的基本规律。
- 黄春燕
- 关键词:量刑公正自由裁量权人工智能
- 我国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历史考证及其现代意蕴被引量:3
- 2018年
- 我国传统立法采用绝对确定法定刑的立法模式,在这种立法模式下,刑名涵摄力低,难以应对现实中案件的复杂性,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遭遇"罪有正条,刑无正条"的量刑困境。我国传统法律设置了比附制度,作为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配套制度,增强了法律的适用性。同时,比附的适用带来了司法官滥用司法裁量权的问题,我国古代在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与威慑机制方面建立了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对权力运用的合理规范与程序的严格过滤,使得司法官的裁判权能够得到制度性约束,同时又能保障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落实,彰显了刑事裁断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这能够为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如何适度约束法官的自由量刑权提供智识上的资源。
- 黄春燕
- 关键词:罪刑关系自由裁量权
- 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被引量:24
- 2012年
- 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普遍存在对逻辑真谛的诸多误解或曲解,逻辑形式并非就仅有一个三段论,也并非仅是人类已知的几个推理式,法律方法理应关注更多的已知、尤其未知的逻辑形式。并非复杂的案件不需要逻辑,并非涉及法律内容的思维就叫法律思维,法律内容的特征不能混同于法律思维的特征。当把法律思维跟非形式逻辑扯到一起时,须知"非形式"不是不讲形式,更不是不讲逻辑。法律方法至少应是对法律思维进行逻辑抽象的结果,逻辑抽象未必一抽到顶,是可以分层次进行的,用"分层抽象法"去审视法律思维,将可大大扩展法律方法的研究视野,使成就清晰、独立的法律方法论成为可能。
- 孙培福黄春燕
- 关键词:法律方法法律思维
- 清末法律改革何以如此艰难
- 2012年
-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处在危亡之际,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航程。由于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变法图强成为第一要务,而对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关注不够,清末法律改革进行得非常艰难。由于不是社会内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在社会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一次改革,造成了法律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艰难。自从清代法律改革,中国法律近代化、现代化已演绎百余年,直到今天,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对接、契合,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 黄春燕
- 关键词:法律近代化传统文化法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