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瑾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彝族
  • 3篇黔西北
  • 3篇族群
  • 3篇族群认同
  • 3篇基督
  • 3篇基督教
  • 2篇彝族服饰
  • 2篇族群性
  • 2篇民族
  • 2篇服饰
  • 1篇心理
  • 1篇用心
  • 1篇源记忆
  • 1篇三皇
  • 1篇三皇五帝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心理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实用心理

机构

  • 1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毕节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黄瑾
  • 1篇彭麟淋

传媒

  • 5篇贵州民族学院...
  • 3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黔西北基督教传播地区族群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变迁被引量:3
2015年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等苗族、彝族聚居地是基督教在黔西北的主要传播地区,基督教对这些地方的族群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信仰的转变,族群文化、价值观、人生观等族群性特征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族群随祖先信仰文化与原生情感的认同转变为基督教文化与情感的认同,从而使族群认同从血缘向宗教情感、血缘、地缘多层次发展。
黄瑾
关键词:族群文化族群认同
复合文化:基督教背景下的彝族文化变迁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黔西北基督教盛行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的实地调查,论述了彝族文化变迁现状与政府参与彝族文化复兴策略,认为基督教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一种以基督教为内核的、民族文化为物质外壳的复合文化。政府参与下的文化复兴运动最终会走向文化嫁接,其结果也是一种复合文化。
黄瑾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变迁
关于彝族“六祖分支”的讨论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分析"六祖分支"的版本及研究状况以及相似的汉族祖源记忆"三皇五帝"的传说,认为在一定的政治话语下和民族交往过程中,民族精英为团结民众,整合社会,共同对付外族以获取一定的政治经济权益和话语权以及民族自尊,一般采用最能唤起根基性情感的祖源记忆传说来达成社会整合目标,族群认同也就在族源记忆的基础上一步步地被建构。
黄瑾
旅游背景下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贵州安顺屯堡是明朝洪武年间为平定西南,朝廷派驻军队而形成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对隔离的区域。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与实地调查现状分析屯堡的族群以及族群意识的变迁。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屯堡族群意识从强化到弱化,在旅游开发中,随着屯堡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支柱产业,从旅游开发中看到实际的经济利益,族群认同重新被建构起来,族群意识重拾并被强化。族群关系随着族群意识的变迁,从对立到缓和到无猜,屯堡文化成为当前屯堡族群认同的符号而走向区域化,族群边界淡化,族群关系也逐渐走向和谐。
黄瑾
关键词:屯堡文化族群关系
浅谈彝族的服饰与民族心理被引量:5
2006年
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重要要素,而民族文化是最能够反映民族心理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彝族的民族心理。
黄瑾
关键词:彝族服饰民族心理实用心理审美心理民族自豪感
浅谈彝族服饰的变迁与传承因素被引量:9
2006年
彝族服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地域差异性较大,但从历史来看,一些古老的服饰传统还是传承下来。彝族服饰变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环境的调适和文化接触的结果。而服饰传统传承因素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之外,重要的还有彝族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二者促成彝族服饰主要的文化要素传承了下来。
黄瑾
关键词:彝族服饰生态环境文化接触
彝族古戏撮泰吉的价值、传承和保护被引量:2
2012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由于其文化生态背景的变化处于濒危状态。我们应借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结合撮泰吉传承的特殊情况,采取动态和静态保护模式,才能有效地对撮泰吉加以保护。
黄瑾
关键词:传承
关于族群与族群认同的讨论被引量:3
2009年
族群及族群认同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翻译进中国来,一直与民族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概念的辨识争论不断。本文综合各种观点,提出族群与民族的区别及其使用必须兼顾这两个词的来源和使用历程以及在我国的使用习惯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主位认同和客位认同的区别,二是族群认同具有场景性。
黄瑾
关键词:族群族群认同民族
基督教在黔西北苗彝地区传播的族群性基础
2014年
清朝末年基督教传入黔西北民族地区,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和彝族社会文化影响深刻。在此,分析探讨了基督教在该地区传播的族群性基础。
彭麟淋黄瑾
关键词:黔西北族群性
黔西北彝苗地区宗教变迁与族群性
2013年
基督教传入黔西北民族地区一百多年来,受其影响的彝苗地区族群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督教取代少数民族传统的祖先信仰和万物有灵,与宗教相关联的婚丧仪式和思想观念亦基督教化。族群性是一个族群与其他族群的区别性方面且本族群能意识到。族群性具体表现在族群交往中,本文从不同的交往层次中探讨基督教传播地区的族群性。认为族源记忆是民族认同的主导因素,宗教信仰是同一民族内部或杂居区最明显的族群性差异,语言和族群文化次之,族群性格只是在个人交往中呈现出个体差异。
黄瑾
关键词:族群族群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