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罕 作品数:9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系统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81例,选取时间为2016-01~2018-12。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加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的预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乌日罕 彭粉花关键词:护理 甲状腺癌 不良情绪 并发症 克唑替尼与化疗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和化疗在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氏(KPS)生存质量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法相比,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更佳,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乌日罕 苏乌云关键词:药物疗法 EZH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ZH2、Cul4A、Gli1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恶性间皮瘤细胞株H2452、MSTO-211H以及人正常间皮细胞株Met-5A中EZH2、Cul4A、Gli1 mRNA的表达量;上调或下调EZH2表达后检测Cul4A、Gli1 m RNA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病理组织中EZH2、Cul4A、Gli1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EZH2高表达的H2452细胞中,Gli1呈高表达,而Cul4A表达量与正常细胞无明显差异,抑制EZH2表达可使Gli1表达量下降,但对Cul4A表达无明显影响。EZH2低表达的MSTO-211H细胞中,Gli1呈低表达,导入外源性EZH2基因,可使Gli1表达升高,而Cul4A表达无明显改变。恶性胸膜间皮瘤标本中,EZH2表达阳性率为77.6%(52/67),Cul4A表达阳性率为76.1%(51/67),Gli1表达阳性率为65.7%(44/67),EZH2与Gli1表达呈正相关(r=0.815,P<0.05),EZH2与Cul4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45,P>0.05),Cul4A与Gli1表达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ZH2、Cul4A、Gli1呈高表达,并且Gli1表达与EZH2表达存在相关性,可能为EZH2的下游调控基因。 高胜男 张明昱 都兰 乌日罕 曹冉华 贾永峰 张嘉玲 呼群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 EZH2 GLI1 PD-1和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019年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造成肿瘤进展的关键原因,其分子机制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中,PD-1是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PD-1结合,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抵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造成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本文对PD-1和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乌日罕 呼群 马强 赵甡慧关键词: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免疫逃逸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家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肺癌是目前全球及我国恶性肿瘤相关死因均居首的癌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临床获益和总体生存欠理想。目前不同分型的NSCLC的生物组织学、基因组学特征、临床结局明显不同,尚缺乏表观基因组学的背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s属于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家族成员。NSD2、NSD3在肺腺癌(LUAD),肺鳞状细胞癌(LUSC)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且利用其含有的SET结构域主要催化组蛋白H3赖氨酸第36号位的二甲基化(H3K36me2),发挥基因转录活性调控作用。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中重要的调控机制,在转录调控以及染色质重构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报道已把NSDs确定为驱动基因,不仅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还可能与抗肿瘤治疗抗性有关。深入探究NSD家族作为生存、预后风险因子在NSCLC进展和治疗抗性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组蛋白H3K36me2修饰在NSCLC中生物学功能的认知及治疗靶点的探索,因此,现对NSD家族蛋白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乌日汗 刘彩霞 乌日罕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生存预后 靶向治疗 S100A蛋白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以促肿瘤血管生成或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作为主要的驱动事件。近年S100A蛋白家族被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多种肿瘤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参与细胞内外的生理和病理过程,S100A蛋白可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而这些受体可触发炎症信号通路。S100A蛋白家族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表达及肿瘤的发展、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深入研究S100A蛋白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赵琦 乌日罕 刘彩霞关键词:恶性肿瘤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EZH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及其顺铂耐药株A549/DDP中EZH2、P21、Puma和Bad的mRNA表达差异。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细胞中的EZH2蛋白表达。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耐药性的改变。qRT-PCR检测抑制EZH2蛋白表达后A549/DDP细胞中P21、Puma和Bad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变化。结果EZH2在A549/DDP中呈高表达。抑制EZH2蛋白表达后,顺铂对A549/DDP的IC50由(34.57±3.70)μmol/L降低至(18.91±2.07)μmol/L(P<0.05);抑制EZH2蛋白表达后,A549/DDP中P21、Puma和Bad的mRNA表达均上调;抑制A549/DDP细胞EZH2蛋白表达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增多(P<0.05),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结论EZH2蛋白参与介导了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EZH2蛋白可能通过调控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相关的凋亡通路诱导A549/DDP对顺铂的耐药;EZH2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1表达、促进细胞周期进展及肿瘤增殖能力,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产生耐药。 齐慧 呼群 苏乌云 贾永峰 陈连香 曹冉华 乌日罕关键词:肺癌 耐药性 细胞周期 rhTPO治疗XELOX/SOX方案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XELOX/SOX方案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的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外科经过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接受XELOX/SOX方案(辅助性)化疗而出现CIT并使用rhTPO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63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rhTPO组(33例)和rhIL-11组(30例)。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用药后血小板持续减少天数,血小板达标天数,药物使用天数,并核算各自医疗支出成本,分析rhTPO治疗效果及效果-成本(关系)。结果rhTPO组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时间小于rhIL-1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后血小板峰值、因出血而输血小板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rhIL-11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hTPO组大于60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18~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hIL-1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不良事件的CTCAE分级主要为Ⅰ级和Ⅱ级,安全性较好。rhTPO组总医疗负担高于rhIL-11组,其中rhTPO组除药物成本高外,其他项目费用均低于rhIL-11组。结论rhTPO治疗CIT临床疗效更好,但医疗成本更高,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更优。 乌日罕 苏乌云 邢舴 赵甡慧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经济学评价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ZH2的作用机制研究 高胜男 张明昱 都兰 乌日罕 曹冉华 贾永峰 呼群 张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