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草原沙蜥秋季食性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利用剖胃法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的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进行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草原沙蜥在8~9月间,以昆虫类动物为主要食物,占全部食物的95.8%。不同性别草原沙蜥取食的食物种类差异不显著,雌雄个体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雄性的食物多样性指数(IFD)及营养生态位宽度(BTN)均大于雌性。成体和亚成体之间以及亚成体和幼体之间食物种类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而成体和幼体间的食物种类差异极显著,不同年龄草原沙蜥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较小,IFD值与BTN值均是成体最大,幼体最小。总有益系数、不同性别的有益系数分别为V总=22.44%,V雌=12.76%,V雄=9.83%,草原沙蜥是对荒漠化草原有益的类群。
- 赵雪毕俊怀刘睿何志超陈绍勇
- 关键词:草原沙蜥食物组成
- 鄂尔多斯地区密点麻蜥的食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85只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采用胃剖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结果显示,密点麻蜥以觅食昆虫为主,其次为蛛形类和植物种子;其中包括2纲13目41科的节肢动物门物种。雌、雄个体的取食食性差异不显著,但幼体、亚成体和成体间食性有显著的差异。雌、雄个体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亚成体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与食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而成体最小。密点麻蜥的总有益系数为正值,表明该物种摄食较多的害虫。
- 刘睿毕俊怀付明霞陈绍勇
- 关键词:密点麻蜥食物组成
- 鄂尔多斯丽斑麻蜥两性异形及繁殖输出被引量:4
- 2015年
- 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8、20早)成体于2013年6月及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尸=0.043)、窝卵重(P=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0.001)与头体长负相关;窝卵数(P=0.000)、卵均重(P=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0.200)。
- 陈绍勇毕俊怀何志超李树然刘睿汪洋赵雪
- 关键词:丽斑麻蜥两性异形雌性繁殖
- 蒙古野驴的繁殖行为观察
- 2016年
- 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对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中蒙边境地区(41°14′~42°40′N,109°16′~110°26′E)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50′~42°27′N,106°15′~108°00′E)的两个野驴群(1艿3早和283早)的繁殖行为进行研究。采用目标取样法以及目标取样法与扫描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蒙古野驴的发情交配、产前反应、生产过程及产后行为进行观察。共记录到4类35种繁殖行为,分别为争斗行为、性行为、分娩行为和母幼联系行为。结果表明,雄驴平均日爬跨(4.2±1.7)次(n=14),射精(3.7±1.3)次(n=13),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从雌雄驴靠近调情始到爬跨或其中一个走开止)为(26.6±22.0)s(n=13),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10.6±1.9)s(n=14),平均阴茎置入持续时间为(18.3±8.8)s(n=13),平均爬跨间隔为(685.7±569.6)s(n=14),平均射精间隔为(924.0±790.0)s(n=10)。蒙古野驴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类型和Dixon分类系统中的第12种(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无单次长时间插入)类型。本研究较完整地建立了蒙古野驴繁殖行为谱,提供了繁殖行为方面的基础资料。
- 揭志良毕俊怀何志超陈绍勇付明霞刘睿
- 关键词:蒙古野驴繁殖行为
- 夏季密点麻蜥生境的选择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物种多样性丧失及物种灭绝原因之一。本文选择密点麻蜥的三种生境类型,优势植物分别是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 Turcz Var)和麻黄(Ephedra sinica)。对不同生境的密点麻蜥种群密度及优势植物高度、植被盖度、植被丰富度、食物(昆虫)资源量、昆虫丰富度、裸地比例6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计算密点麻蜥密度,采用U检验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密点麻蜥偏爱中等植被高度、盖度及具有一定裸地比例的生境;A样地中食物(昆虫)资源量、昆虫丰富度对被提取的公因子的解释能力非常强,其次是植物丰富度;而其余三个变量的解释能力不是太强。
- 高利霞毕俊怀陈绍勇赵雪何志超刘睿
- 关键词:密点麻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