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抗砷细胞模型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sE—hF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长期低剂量砷暴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FBMSCs)的影响。方法常规条件培养hFBMSCs,48h急性砷毒性实验MTs法检测不同剂量砷刺激条件下[0(对照)、0.25、0.50、1.00、2.00、4.00、8.00、20.00、40.00、80.00、120.00μmol/L]第2代(P2)hFBMSCs细胞生存率,根据检测结果用1.00μmol/L亚砷酸钠刺激hFBMSCs14周,建立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并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诱导前后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第2、9、16代(P2、P9、P16)细胞周期,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结果〈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促进hFBMSCs增殖,而≥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则抑制细胞的生长。14周时实验组半数致死剂量(LC50)为(89.42±0.64)μmol/L,对照组为(52.48±0.71)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9,P〈0.05);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的细胞表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90、CD166表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表型未见明显改变;CAsE—hFBMSCs的细胞周期变化较大,与对照组f(8.44±0.45)%、(9.14±0.14)%、(82.42±0.60)%]比较,P2实验组G2/M期[(17.72±5.47)%]和S期细胞[(25.34±3.36)%]增加,GO/G1期细胞减少[(56.96±8.83)%],P16细胞周期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中,抗砷细胞CAsE—hFBMSCs未见克隆形成。结论长期低剂量砷刺激对hFBMSCs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 冉玉琴冯丽娜徐燕唐琪慕晓玲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表型细胞周期
- 外源性端粒酶催化亚基不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端粒酶催化亚基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有人端粒酶返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hTERT感染hBMSCs,经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转基因细胞,我们将其命名为hTERT-hBMSCs。采用TRAP-ELISA法检测hBMSCs细胞转染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测量平板克隆形成率,成骨诱导等方法对hTERT-hBMSCs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TRAP-ELISA法检测转染hTERT的hBMSCs的端粒酶为阳性;hTERT-hB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阳性,CD34阴性;hTERT-hBMSCs比hBMSCs增殖活跃,目前已传了11代,尚未见衰老迹象,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正常,未见畸变;克隆形成率较低,为正常细胞;并保持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结论将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hBMSCs后,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化功能。
- 徐燕冯丽娜唐琪冉玉琴慕晓玲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永生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