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Cu和Cd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根际耐热蛋白固持重金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铜和镉是我国土壤重金属常见种类,生物固定过量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理毒害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外生菌根能够通过分泌大量有机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Cu或Cd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油松幼苗根际分泌的耐热蛋白具有固持重金属的潜力.结果表明,纯培养条件下接种并没有增加耐热蛋白的分泌,但是在Cu或Cd的胁迫培养下,接种幼苗耐热蛋白的分泌量增加.不同Cu浓度处理下,接种油松幼苗总提取耐热蛋白(total thermostable protein,TTP)和易提取耐热蛋白(easily extracted thermostable protein,EETP)的分泌量为未接种油松的2.64-11.79倍;Cd处理下接种油松TTP和EETP的分泌量,分别是未接种油松的1.49-7.56倍.虽然Cu处理下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根际耐热蛋白和根系细胞中固持的总Cu量显著大于空白对照,但接种显著增加了根际的重金属固持量,其Cu总相对含量是未接种的1.81-2.75倍,且绝大部分重金属固持在耐热蛋白中,使得根际耐热蛋白中的Cu相对含量是根系细胞含量的4.19-43.00倍.Cd处理下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说明接种菌根真菌促进了植物分泌耐热蛋白量,加强了根系对重金属的固持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过量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 张英伟柴立伟王东伟汪杰黄艺
- 关键词:CUCD菌根
- 4种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耐热蛋白对铜胁迫的响应
- 张英伟黄艺
- 铜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耐受性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外生菌根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通过生物固定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能力。本试验选择4种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分析不同浓度铜(0、10、25、35、50和90 mg/L)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生长、铜积累和分泌耐热蛋白的变化,以探索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重金属耐受性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铜胁迫处理组X.chrysenteron、P.tinctorius的菌丝干重比对照组分别仅减少7.8%~33.6%、0.2%~11.5%,而单位菌丝铜积累量显著低于L.bicolor和G.viscidus(P<0.05),在生长方面表现出对过量铜胁迫的较强耐受性;从单位菌丝耐热蛋白分泌量来看,G.visciduss>(X.chrysenteron,P.tinctorius)>L.bicolor,但由于X.chrysenteron、P.tinctorius生物量干重较大,耐热蛋白分泌总量足够多,从而降低培养环境中的Cu2+,X.chrysenteron、P.tinctorius通过分泌耐热蛋白耐受铜胁迫能力更强;通过SDS-PAGE图谱发现铜胁迫诱导X.chrysenteron、G.viscidus和L.bicolor分泌出分子量在31~43 k D之间的多种新耐热蛋白成分。
- 刘梦娇张英伟柴立伟黄艺邱国玉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铜胁迫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