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丽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学习记忆
  • 2篇抑郁
  • 2篇症状
  • 2篇小鼠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行为和精神症...
  • 1篇行为症状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干预
  • 1篇抑菌
  • 1篇社交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内生真菌
  • 1篇内转录间隔区
  • 1篇蒲公英

机构

  • 7篇哈尔滨商业大...

作者

  • 7篇李佳丽
  • 5篇刘琳
  • 3篇周游
  • 2篇赵瑛
  • 1篇刘蕊
  • 1篇王福玲
  • 1篇高原
  • 1篇刘微
  • 1篇贾琦
  • 1篇吴雪
  • 1篇王冬雪
  • 1篇杨明艳

传媒

  • 2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中国商品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国际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剧,痴呆患者的人数正逐年升高,痴呆也正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被称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痴呆的临床表现被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孙竺刘琳李佳丽
关键词:精神行为症状焦虑抑郁药物干预
文献传递
强迫游泳应激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考察研究
李佳丽杨寓迪吴梦婷李岳婷孙竺刘琳
继发性痴呆机制与干预策略的演变回顾
2017年
继发性痴呆是指在只能已获得相当发展之后,由于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的智能减退。人们对继发性痴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诊断标准日益严格,干预机制趋于多样,干预重点从治疗转为预防。本文综述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人们对继发性痴呆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干预手段上的变化,为人们分析疾病,认识疾病,控制疾病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刘琳李佳丽周游王冬雪赵瑛
关键词:发病机制干预策略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新物体识别能力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在造模80 d内,新物体识别能力的动态变化.60 mg/kg腹腔注射STZ,72 h后检测空腹血糖≥16.7 mmol/L为模型复制成功,记录DM模型的成模率;模型制备第40、55、70天采用大鼠行为仪以接触次数、相对识别指数为指标,检测大鼠新物体识别行为的变化并记录空腹血糖变化及整个实验期间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造模72 h后DM的成模率为90%,整个实验期间的死亡率为21.7%;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在造模第3、30、60、8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40d对新物体的相对识别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第55、7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40、55、70天对新物体的探究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6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造模的DM大鼠在造模第55天开始出现新物体识别障碍,持续至70 d.
吴雪周游李佳丽刘蕊赵瑛
关键词:糖尿病
不同痴呆BPSD的表达研究进展
痴呆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记忆、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痴呆发病过程中常伴随很多行为和精神症状。本文对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在...
李佳丽刘琳孙竺
关键词:行为和精神症状抑郁妄想幻觉
文献传递
抽动症小鼠社交及学习记忆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对二丙腈诱导抽动症(TS)小鼠社交与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测定脑组织多巴胺(DA)水平初步探讨其机制.60只ICR小鼠按0 d社交成绩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模型组(n=40),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TS模型,于0、10、20、30 d测定自主活动、点头次数、攀爬时间,0、15、30d检测社交能力,30 d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检测脑组织多巴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建立10 d后,点头次数、攀爬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20~30 d,模型组自主活动、点头次数增加、攀爬时间减少,均有显著变化(P<0.01);15 d模型组社交次数、时间减少(P<0.05)并延续至30 d;小鼠水迷宫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DA质量浓度增加(P<0.05).TS模型伴随社交障碍,但与学习记忆能力不相关,并伴随DA质量浓度增加.为今后TS深入研究与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刘琳李佳丽周游杨明艳孙竺
关键词:抽动症社交学习记忆多巴胺
蒲公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蒲公英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传统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的功能,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而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可为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从蒲公英中分离获得蒲公英内生真菌,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铜绿假担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sporogenes)等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蒲公英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其中菌株PGY5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6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31 mg/m 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31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63 mg/m L。通过对菌株PGY5的IT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菌株PGY5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与Aspergillus fumigatus JQ356539具有100%的相似性。通过LC-MS/MS检测在内生真菌PGY5乙酸乙酯层中发现了一种活性成分木犀草苷,其常存在于蒲公英叶中。
高原王福玲贾琦刘微周艳岩李佳丽
关键词:蒲公英内生真菌内转录间隔区抑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