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
- 作品数:1 被引量:3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GLEAM遥感模型的中国1980-2011年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被引量:35
- 2015年
- 对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对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该文基于GLEAM(global land-surface evaporation:the Amsterdam methodology)遥感蒸散发模型,通过对GLEAM产品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的精度验证以及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GLEAM产品在中国区域满足精度要求,在站点尺度上,GLEAM产品在草原半干旱区的模拟程度最好,海北、内蒙古、当雄3个草原站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均值为0.77(0.65~0.85);森林站的CC相关系数均值为0.66(0.40~0.85),禹城农田站CC值为0.68;在流域尺度上,海河(相对偏差(relative bias,RB)16.2%)、黄河(RB,15.2%)、西北诸河流域(RB,9.2%)的验证结果精度较好。在绿洲或农灌区降水较少的年份,GLEAM产品符合地表实际蒸散发可能大于降水的规律;2)1980-2011年中国的多年平均蒸散发为18~1 400 mm,空间分布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西北地区多年平均蒸散发最少,海南岛与台湾岛是多年平均蒸散发的极大值区;3)1980-2011年中国平均的年地表蒸散发变化范围为349.7~436.0 mm,多年平均年地表蒸散量为397.5 mm。近32 a中国区域平均地表蒸散发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2.3 mm/(10 a);4)1980-2011年中国各栅格地表蒸散量变化速率为-86.5~108.7 mm/(10 a),地表蒸散发减少的面积占28.4%,9.45%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明显减少、显著减少及急剧减少趋势,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西部(新疆西部及东北部、西藏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地表蒸散发增加的面积占71.6%,18.2%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急剧增加的趋势,主要位于海河区的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部、淮河流域的山东半岛、黄河区的青海东部、长江中下游区的四川东部、山西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 杨秀芹王国杰潘欣张余庆
- 关键词:遥感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