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励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模拟
  • 1篇热演化
  • 1篇中扬子
  • 1篇裂变径迹
  • 1篇镜质体
  • 1篇镜质体反射率
  • 1篇江汉平原
  • 1篇构造-热演化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1篇杨兴业
  • 1篇何治亮
  • 1篇沃玉进
  • 1篇何生
  • 1篇周雁
  • 1篇李天义
  • 1篇孙冬胜
  • 1篇王励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0—130 Ma);大规模抬升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后期至晚白垩世.研究区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沉积,总体沉积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中侏罗统或/和上侏罗统乃至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而现今残存中生代中、上侏罗统地层相对较薄,主要是由于后期持续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估计总剥蚀厚度约4300 m左右.区内中生代地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古地温,而不是在古近纪沉积末期;上三叠统地层最大古地温在170~190℃之间.热史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平均热流在53.64 mW·m^(-2);早侏罗世末期古热流开始降低,在早白垩世初期古热流约为48.38 mW·m^(-2).
李天义何治亮何生周雁孙冬胜沃玉进杨兴业王励
关键词: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盆地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