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鹏

作品数:34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茶叶
  • 5篇绿茶
  • 4篇电机
  • 4篇品茶
  • 4篇香茶
  • 4篇红茶
  • 4篇成品茶
  • 3篇揉捻
  • 3篇杀青
  • 3篇黄茶
  • 2篇电机传动
  • 2篇芽叶
  • 2篇直板
  • 2篇日照绿茶
  • 2篇桑叶
  • 2篇数字化
  • 2篇碎茶
  • 2篇摊放
  • 2篇提毫
  • 2篇体内环境

机构

  • 34篇中华全国供销...
  • 3篇日照盛华茶业...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经贸职业...
  • 1篇浙江泰龙制茶...
  • 1篇聚光科技(杭...
  • 1篇建德市农业技...
  • 1篇杭州谱育科技...
  • 1篇浙江省农业技...

作者

  • 34篇范起业
  • 34篇王家鹏
  • 32篇唐小林
  • 28篇李文萃
  • 1篇李倩
  • 1篇孙达
  • 1篇王进

传媒

  • 15篇中国茶叶加工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食品工业
  • 1篇蚕桑茶叶通讯
  • 1篇时代农机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绿茶杀青程度判别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绿茶杀青程度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不同时间段内的若干杀青图像;S2,对不同时间段内的杀青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样本集;S3,构造决策函数,并利用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得到杀青程度判别模...
范起业王家鹏 肖志鹏 冯海强王进 郑树立唐小林
我国茶业装备数字化现状及路径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数字化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在迈进数字化农业的进程中茶业装备数字化不可或缺。文章给出了对数字化茶业概念的理解和引申,提出了茶业装备数字化的目标与任务,介绍了茶业装备的整体概况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展,对茶业装备数字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茶业装备数字化的装备与工艺融合度低、装备数字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茶业装备数字化的建议。
唐小林王家鹏王家鹏
关键词:数字化
景宁白化茶品种红茶适制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以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主栽鸠坑种为对照,对比茶树品种景白1号、景白2号制成红茶的感官品质评价、鲜叶及其成茶理化成分,判断其红茶适制性。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景白1号制成的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纯和,景白2号汤色红亮,略有青气,微涩,二者整体品质得分略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红茶适制性。鲜叶及其成茶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景白1号与景白2号品种鲜叶的酚氨比及其成品茶茶多酚含量、TF含量、T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景白1号的酚氨比达到11.69,TR/TF值达到10.77,对照组的酚氨比高达13.38,TR/TF值达到11.21,而景白2号的酚氨比为7.40,TR/TF值为9.81。综上所述:景白1号适合红绿兼制,而景白2号更适合制绿茶。
王家鹏李文萃李文萃唐小林
关键词:红茶适制性
春季不同品种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研究初报
2018年
为指导浙江景宁茶区景宁白茶的及时采摘,以当地的主栽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为研究对象,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在春季3个不同时期分别对茶树冠面和采摘后鲜叶的机械组成以及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综合判断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结果表明,景白1号的开采时间较景白2号晚3~5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9天,大面积采摘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景白2号的开采时间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12天,鲜叶在4月上旬采摘的鲜叶嫩度和内在品质最佳。4月20号之后,景白1号和景白2号鲜叶品质均较差,不适宜加工中高档名优绿茶。
李文萃范起业范起业蓝香平王家鹏
关键词:景宁白茶机械组成
茶叶初加工车间降温调湿分析与设计
2016年
文章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大中型茶叶企业茶叶初加工车间的温度、湿度环境状况,以及温湿度环境对车间员工的健康、茶叶品质的影响。为满足车间员工工作时的舒适性及提升茶叶品质的合理性,提出了茶叶初加工车间温湿度环境要求。结合茶叶初加工实际,比较了加工车间常见降温除湿措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指出了茶叶初加工车间温湿度环境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唐小林李文萃孙达范起业王家鹏
关键词:通风蒸发冷却除湿系统
茶叶品质在线检测仪设计与试验
2024年
为满足茶叶加工过程中对茶叶品质成分在线检测的迫切需求,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设计了茶叶品质在线检测仪。文章系统介绍了检测仪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和配套分析软件。采集不同杀青程度的杀青叶样品280个,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杀青叶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含水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含水率模型的校准标准误差(SEC)和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分别是0.44、0.47,两者偏差最小,为0.03,校正相关系数(RC)为0.92;咖啡碱模型的SEC和SECV分别是0.43、0.35,RC为0.95;且两者的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0以上。含水率和咖啡碱模型外部验证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绝对偏差在1.00%以内,分别是0.68%、0.80%。设计的茶叶品质在线检测仪的稳定性和精度满足现场实时检测需求,为茶叶加工设备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家鹏周新奇冯海强肖志鹏范起业
关键词:近红外在线检测茶叶
一种用于卷曲形茶的提毫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卷曲形茶的提毫机,包括机架总成、主电机、主轴总成和提毫锅总成,主电机、主轴总成和提毫锅总成均安装于机架总成上,提毫锅总成包括提毫锅本体和加热板,主轴总成的中心轴架空于提毫锅本体正上方且与主电机传动连接...
唐小林汤哲彭浩明王家鹏范起业李文萃杨启亮
文献传递
白化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发酵工艺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究发酵方式对白化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白化茶树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在3种不同发酵方式(自然发酵、发酵机发酵、发酵房发酵)的前提下,按照红茶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并对不同处理得到的红茶品质成分含量、汤色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及茶叶品质的综合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白化茶树品种试制红茶的品质影响较大,以自然发酵条件下的红茶品质最优,综合审评得分最高(景白1号总得分85.6,景白2号总得分82.9)。不论在哪种发酵条件下,景白1号制成红茶的品质均高于景白2号。另外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白化茶树品种的红茶茶汤的茶红素含量远低于10%,整体汤色偏浅。
李文萃范起业王家鹏唐小林
关键词:茶树红茶发酵
过热蒸汽混合杀青机设计与试验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传统热源滚筒杀青机存在热能利用率不高、杀青效果不足、回潮时间长等问题,文章设计了过热蒸汽混合杀青机,原理是回收余热以及尾部蒸汽进行再次辅助加热形成过热蒸汽,再利用过热蒸汽、高温热风及热滚筒对茶鲜叶进行混合杀青。并进行了过热蒸汽混合杀青工艺与传统杀青工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过热蒸汽混合杀青结合了过热蒸汽、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的优点,成品茶品质好于其他杀青方式,感官品质总分达到89.25,杀青时间较传统杀青节省30%左右,能耗成本较传统杀青节省20%左右,验证了过热蒸汽混合杀青工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高华峰王家鹏李文萃李文萃范起业
关键词:过热蒸汽余热回收
复干机在日照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明新型茶叶干燥设备茶叶复干机在日照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传统加工工艺为对照,研究复干机干燥对日照绿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内含成分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干燥设备的加工效率。结果表明,采用茶叶复干机加工日照绿茶的整体品质特征与传统工艺接近,可达到烘干机和滚炒设备的作业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明显降低成品茶的碎茶率,提升茶叶品质,使外形条索更加紧结,色泽更加绿润;产量达60 kg/h以上,可节省人工3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李文萃高华峰范起业范起业唐小林
关键词:日照绿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