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万存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石磺
  • 2篇瘤背石磺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培育密度
  • 1篇人工养殖
  • 1篇环境因子
  • 1篇孵化
  • 1篇孵化方式
  • 1篇附着基
  • 1篇成活率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2篇王爱民
  • 2篇戈贤平
  • 2篇吕富
  • 2篇沈永龙
  • 2篇黄金田
  • 2篇蔡万存
  • 2篇沈楠楠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孵化方式、培育密度和附着基对瘤背石磺人工繁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水温25~26℃的水体中进行孵化。比较3种不同孵化方式对孵化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孔径(1.0~1.5 mm)海绵附着基和不同培育密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结合幼虫在各水层中分布的变化规律,探索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采用3种方式("喷淋"、"露空"和"梯笼")孵化,受精卵至出膜面盘幼虫期所需时间分别为8、6和9 d;大孔径(1.2~1.5 mm)海绵组对幼虫的附着效果较好,存活率显著高于小孔径(1.0~1.2 mm)海绵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附着基组(P<0.05);存活率与不同培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瘤背石磺幼虫培育密度为55~61个/mL时存活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露空"孵化方式能显著缩短瘤背石磺孵化所需时间;在生产过程中,幼虫培育密度以55~61个/mL为宜,面盘幼虫期投放大孔径海绵作为幼虫附着基能显著提高幼虫存活率且能明显缩短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所需时间。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蔡万存沈楠楠
关键词:孵化培育密度附着基
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 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 l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养殖瘤背石磺需控制温度、盐度、相对湿度、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及底泥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能够提高瘤背石磺成活率,从而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沈楠楠蔡万存
关键词:瘤背石磺养殖技术环境因子成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