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雅婷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土沉香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施用生防菌对植株根际和根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为试验材料,应用生防菌悬浮液浇灌以及微生物分离培养等方法,进行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土沉香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和菌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在土壤中的留存活性高于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培养7 d后,种群密度达到峰值,根际和根围分别为539.002×10^(4)、776.041×10^(4)菌落/g,之后逐渐下降,并在后续时段内维持较低水平;球孢白僵菌的种群密度同样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较金龟子绿僵菌慢,培养35 d时,根际和根围数量分别为0.299×10^(4)、1.071×10^(4)菌落/g。生防菌的施用对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产生了不同影响,金龟子绿僵菌显著提高了根际和根围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培养35 d时,分别为对照组的2.53、1.90倍;球孢白僵菌则降低了根际的真菌数量,培养35 d时,数量为对照组的30.62%,并降低了根围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短期内提高了根际微生物总量,14 d时为对照组的1.15倍,但降低了根围微生物总量;球孢白僵菌处理使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缓慢下降,培养35 d时,根际和根围微生物总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2.76%、61.37%。综上所述,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土沉香根际和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变化有显著影响,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生防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赵鹏飞常明山蒋学建邹东霞钟雅婷
- 关键词:土沉香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土壤
- 9种杀菌剂对桉树轮斑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3
- 2021年
-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桉树轮斑病原菌(Pilidiella eucalyptorum、P.diplodiell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杀菌剂对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P.eucalyptorum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10%苯醚甲环唑ME,EC_(50)值为0.0116 mg/L;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SC,EC_(50)值为0.0453 mg/L;毒力最弱的是80%乙蒜素EC,EC_(50)值为6.8393 mg/L。对P.diplodiella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43%戊唑醇SC,EC_(50)值为0.0473 mg/L;其次是20%丙环唑ME,EC_(50)值为0.0857 mg/L;毒力最弱的是80%乙蒜素EC,EC_(50)值为2.8099 mg/L。
- 邹东霞钟雅婷廖旺姣罗辑
- 关键词:毒力测定杀菌剂桉树
- 桉树轮斑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21年
- 采用平板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研究桉树轮斑病原菌(Pilidiella eucalyptorum)的生物学特性,为桉树轮斑病的监测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10~35℃及pH 2~12的环境里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6 h/18 h紫外光光暗交替与12 h日光灯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是菌丝生长最佳碳源;蛋白胨和酵母粉是菌丝生长最佳氮源;分生孢子在20~30℃均可萌发,以28℃萌发率最高;在饱和湿度且有水滴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8和50℃。
- 廖旺姣邹东霞罗辑钟雅婷吴耀军黄乃秀黄华艳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桉树
- 香花油茶无性系苗期炭疽病调查及病菌致病力分化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明确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不同无性系苗期炭疽病发生情况及其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为香花油茶苗期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对27个香花油茶无性系苗期炭疽病进行调查与统计,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对炭疽病病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菌株进行致病性及致病力测定,明确各菌株的致病力等级。结果表明,2019—2021年,不同无性系炭疽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均在2019—2020年增长较快;27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均相似,鉴定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来自6和12号无性系的炭疽病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他25个无性系的炭疽病菌株均为中等致病力菌株。香花油茶无性系苗期炭疽病菌C.fructicola致病力分化明显,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群体。
- 廖旺姣钟雅婷韦维邹东霞罗辑
- 关键词:炭疽病致病力分化无性系苗木
- 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别,同一种植食性昆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生长发育也存在差异。测定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分别取食桉树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后的增重及营养效应,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尺蛾幼虫取食油桐叶后的体重、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取食桉树叶片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则明显较低。初步证实油桐更利于油桐尺蛾的生长。
- 钟雅婷邹东霞廖旺姣赵鹏飞赵吉吉谢秋蓉罗辑
- 关键词:生长发育寄主植物油桐尺蛾营养效应
- 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抗性的快速测定
- 2023年
-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八角无性系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其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叶片接种法测定23个八角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23个八角无性系中,有22个无性系采用2种接种法测定的结果一致,一致性高达95.65%;其中,福进14号和黑叶1号为抗病无性系,福进4号、福进5号和福进6号等9个无性系为中抗无性系,福进2号、福进3号和福进7号等6个无性系为中感无性系,福进8号和福进16号为感病无性系,福进1号、福进11号和福进12号为高感无性系。[结论]2种接种方法均可反应八角无性系抗病性的差异。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操作方便、发病速度快、不伤害植株和耗时短等优点,缺点是鉴定结果可能与实际抗病表现不一致,可以作为八角品系对炭疽病抗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手段;苗期接种法鉴定结果较为可靠,但缺点是接种后植株落叶严重且难以恢复,需要合适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 廖旺姣邹东霞常明山钟雅婷黄乃秀
- 关键词:无性系抗病性测定
- 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 2016年
-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呈细长梭形,随后数量增多形成网状集落,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60 d。说明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
- 钟雅婷罗辑蒋学建黄华艳
- 关键词:油桐尺蛾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块法
- 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3个地区香花油茶林地采集典型炭疽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76株炭疽菌属真菌,对健康香花油茶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略有差异;代表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的离体接种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6.48、6.39和5.20 mm,活体接种病斑比前者略小,分别为5.53、5.33和4.97 mm,以CXNN02菌株的致病力略强。菌株CXNN0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菌丝灰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茂盛,绒毛状,背面产生黑色色素;菌丝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率为11.75 mm/d;分生孢子光滑,无色,单胞,圆柱状,顶端钝圆或略尖,大小为(13.30~20.67)μm×(3.39~7.4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至褐色,单个或多个,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完整,大小为(6.50~10.69)μm×(5.17~9.50)μm。对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进行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菌丝生长pH为4~5,最适产孢pH为6,菌丝生长的较佳碳源为D-麦芽糖、D-葡萄糖、D-果糖和D-木糖,最佳产孢碳源为乳糖,较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粉3种有机氮源,最佳产孢氮源为酵母粉;完全黑暗有利于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
- 廖旺姣韦维邹东霞钟雅婷罗辑叶航
- 关键词: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 油桐和桉树叶主要成分对油桐尺蛾中肠酶类的影响
- 2020年
- 为了解油桐尺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机制,测定了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无性系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探讨两种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中肠主要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桐叶的可溶性糖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广林9号叶,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广林9号,两者的丹宁含量差异不显著。油桐尺蛾取食油桐叶后,其中肠蔗糖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取食广林9号叶者。油桐可能是油桐尺蛾更适宜的寄主植物。
- 钟雅婷邹东霞廖旺姣赵鹏飞黄华艳罗辑
- 关键词:油桐尺蛾酶活性寄主植物
- 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 [目的]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
- 钟雅婷罗辑蒋学建黄华艳
- 关键词:油桐尺蛾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