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德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坏死
  • 6篇骨头
  • 6篇股骨
  • 6篇股骨头
  • 5篇头坏死
  • 5篇强直
  • 5篇强直性
  • 5篇强直性脊柱炎
  • 5篇脊柱
  • 5篇脊柱炎
  • 5篇骨头坏死
  • 5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全髋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骨折

机构

  • 16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陈德龙
  • 15篇王海彬
  • 10篇周驰
  • 9篇何伟
  • 7篇霍少川
  • 7篇陈鹏
  • 6篇唐宏宇
  • 6篇郭海
  • 3篇刘勇
  • 3篇刘勇
  • 2篇张庆文
  • 2篇陈镇秋
  • 2篇陈建发
  • 1篇陈建发
  • 1篇董路珏
  • 1篇陈德龙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医正骨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尿液外泌体hsa‑microRNA486‑3p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尿液外泌体hsa‑microRNA486‑3p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基于外泌体液体活检技术,利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的下一代测序技术,用于发现尿液外泌体中激素性股骨头坏...
陈鹏何伟陈德龙陈镇秋王海彬姜山邹许亭
文献传递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3
2017年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和血清Ca2+。结果P1NP、β-CTX和25-(OH)Vit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P1NP呈正相关(P<0.05),25-(OH)VitD呈负相关(P<0.05),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P1NP、25-(OH)VitD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霍少川董路珏唐宏宇刘勇郭海陈建发邓章荣陈德龙王海彬
关键词:绝经后期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腰椎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21例(35髋),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中位数24岁。左侧20髋,右侧15髋。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均为阳性。发病年龄13~48岁,中位数18岁。所有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为0°。13例患者存在髋关节屈曲畸形。病程2~18年,中位数9年。末次随访时,测量所有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测量13例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畸形程度;采用12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12)和主观4级标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引起患者不满意的原因。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4 min至5 h,中位数113 min。术中失血量100~3100 m L,中位数450 m L。术后住院时间5~30 d,中位数11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中位数2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加[0.00°±0.00°,77.74°±8.25°,t=54.945,P=0.000;(43.29±10.01)分,(74.69±8.30)分,t=22.032,P=0.000];13例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畸形程度较术前降低(40.20°±30.87°,8.05°±2.30°,t=5.478,P=0.000);采用SF-12与主观4级标准评定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比较满意2例、比较不满意5例;引起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疼痛(1例)、髋关节屈曲及旋转受限(2例)、双下肢不等长(1例)和跛行(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假体松动或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强直,可以增加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且安全性和患�
柯伟杰王海彬何伟陈德龙
关键词:关节强直髋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04月-201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 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60例(70髋...
陈德龙陈鹏周驰霍少川唐宏宇刘勇王海彬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
环状RNA与骨科相关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环状RNA是最近发现的一类非编码RNA,缺少5’帽子和3’多聚A尾,以反向剪接的方式形成一个共价闭合的环形结构。最初认为circRNA是由基因转录过程中的错误引起的,然而,经过进一步调查,科学家们认为circRNAs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circRNAs具有稳定性、保守性和组织特异性。它们还可以作为miRNA海绵起作用,调节基因表达,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影响细胞行为,参与多种骨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骨肉瘤等)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笔者简要回顾了circRNA的特征、生物起源、分类和功能,特别关注circRNA在多种骨科疾病中的作用。
陈德龙陈鹏王粤淇王海彬
关键词:非编码RNA骨科疾病
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势大鼠骨组织H3K36me3、H3K9me3及JMJD2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组蛋白H3第36位点赖氨酸三甲基化(histone H3 lysine36 trimethylation,H3K36me3)、组蛋白H3第9位点赖氨酸三甲基化(histone H3 lysine9 trimethylation,H3K9me3)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手术处理:空白对照组切除卵巢旁部分脂肪,另外3组大鼠经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干预措施:术后1周,实验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30.85 mg/100 g),阳性对照组给予福美加(11.7 mg/100 g),其余2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持续给药3个月后,HE染色观察骨微结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组蛋白H3、JMJD2A mRNA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股骨髁骨组织的H3K36me3、H3K9me3、JMJD2A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骨微结构优于阴性对照组;空白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骨组织中JMJD2A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组蛋白H3mRNA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H3K9me3及H3K36me3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可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去势大鼠骨组织中JMJD2A表达,抑制H3K36me3和H3K9me3的表达有关。
王粤淇霍少川陈德龙陈德龙唐宏宇唐宏宇
关键词:仙灵骨葆胶囊动物实验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固达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但是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术后...
王海彬何伟唐宏宇周驰霍少川刘勇陈德龙郭海邓章荣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密度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末次随访X射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将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可变因素包括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麻醉方式,从中找出与异位骨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有43髋在术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6%;(2)男性(P=0.029)、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病程(P=0.029)是异位骨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手术时间过长(P=0.031)和术中使用全麻(P=0.003)是异位骨化发生的可变因素,也会增加其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3)综上,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刘勇霍少川周驰唐宏宇陈德龙陈建发郭海邓章荣王海彬
关键词:人工假体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异位骨化假体类型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带塌陷生存:How and why?
目的 观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手术或非手术保髋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并测量前外侧壁完整性及头臼匹配程度,探讨NONFH带塌陷生存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12月初次在我院就诊,接受非手术保髋治疗及保...
何伟周驰姜山陈德龙郭海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破坏的有效措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隐性失血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占有较大比例,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0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平均年龄35.12岁。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收集和分析手术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体质量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等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并按隐性失血量分为高隐性失血组(≥480 m L)和低隐性失血组(<480 mL),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SS17.0)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为(737.76±419.18)mL,总失血量为(1 312.83±487.41)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51.48%。高隐性失血组41髋,低隐性失血组29髋,比例为41∶29;(2)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4)结果说明,隐性失血量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是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陈德龙陈鹏周驰霍少川刘勇王海彬何伟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隐性失血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