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单井
  • 1篇地热系统
  • 1篇增强型地热系...
  • 1篇蒸气压缩式
  • 1篇闪蒸
  • 1篇商式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套管井
  • 1篇燃机
  • 1篇燃气内燃机
  • 1篇热泵
  • 1篇热泵循环
  • 1篇热电
  • 1篇热电联产
  • 1篇热电联产系统
  • 1篇热管
  • 1篇热虹吸
  • 1篇热虹吸管
  • 1篇热系统
  • 1篇热源温度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刚
  • 3篇廖胜明
  • 1篇马卫武
  • 1篇喻李葵
  • 1篇张健
  • 1篇胡雪姣

传媒

  • 1篇应用科技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可持续能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力热管的工质选择被引量:11
2006年
作为高效传热方式,重力热管已在太阳能技术、冻土保持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工质选择的准则,然后讨论工质的热物理特征对热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刘刚
关键词:热虹吸管工质
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针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CCHP)在市场化推广中的计费方式和能源定价等经济性问题,建立了内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确立了以年折算费用、年净收益、投资收益率为基础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以长沙某大型公建的能源站三联供方案为例(额定制冷量23,098 kW,制热量16,445 kW,发电量2320 kW),选取制冷(热)量相同的直燃分产方案以及常规分产方案作为参照,基于协商式交易模式下的冷热电计费方式,综合比较了三种方案的各项经济性指标,并从投资方与用户方的利益出发,将天然气价、冷热电价与联产方案经济性指标的关系做了敏感性分析。本文研究结果为冷热电联产方案的市场化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胡雪姣刘刚廖胜明
关键词:技术经济性分析
应用于EGS的两级闪蒸-Kalina循环联合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研究
2019年
为更高效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热源,在闪蒸系统和Kalina循环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两级闪蒸-Kalina循环联合发电系统。通过建立联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综合考虑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氨质量浓度等参数,研究闪蒸温度在90~150℃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系统的热力性能随着闪蒸温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因素下都存在一个最佳闪蒸温度。热源温度提高,对应的最佳闪蒸温度线性增大,而冷却水温度和氨质量浓度提高,对应的最佳闪蒸温度则基本相同;在同一闪蒸温度下,热源温度越高、冷却水温度越低,系统性能越好;而当氨质量浓度提高到0.8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张健刘刚廖胜明
关键词:增强型地热系统热源温度
基于ε–NTU理论的蒸气压缩式热泵循环模型研究
2018年
本文基于熵分析方法,得出蒸气压缩式热泵系统解析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ε-NTU理论对冷热水机组与冷却塔进行耦合,建立蒸气压缩式热泵与冷却塔系统的耦合模型。通过对R22、R32、R134a等五种的模拟,结果表明:COP解析模型符合精确要求,其中,制冷剂R22热力性能较好,与传统算法相比,此COP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75%。同时,冷却水流量对压缩式制冷机组及冷却塔的性能影响较大,而冷冻水流量对其影响甚微。
闵锐喻李葵刘韬马卫武刘刚
单井换热性能分析及优化
2023年
充分考虑管壁的对流换热强化机理,通过流体流动与固体传热综合理论分析,建立单井的岩井换热模型,优化套管井地下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枝状井网岩井系统因其出水温度和出口截面积远比传统单井系统的大,热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蛇形井段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换热能力,但由于该结构中相邻井管比较密集,会在换热过程中造成周围岩层温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系统长期的换热性能;空间换热板型单井系统的换热性能和稳定性都远比其他的单井系统的好,更能适应不同工况下对循环工质不同流速的需求,也更能满足出口温度需求的多样性。
邓宇杰刘刚廖胜明
关键词:结构优化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