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雯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3篇犬病
  • 3篇伪狂犬病
  • 3篇免疫
  • 3篇狂犬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脑炎
  • 2篇乙型脑炎病毒
  • 2篇猪场
  • 2篇仔猪
  • 2篇伪狂犬病病毒
  • 2篇伪狂犬病毒
  • 2篇流行性
  • 2篇脑炎
  • 2篇脑炎病毒
  • 2篇狂犬病病毒
  • 2篇基因
  • 1篇大熊猫
  • 1篇断奶
  • 1篇断奶仔猪

机构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动物疫病与人...

作者

  • 12篇吕雯婷
  • 9篇徐志文
  • 8篇朱玲
  • 6篇姜子义
  • 6篇李萍
  • 6篇樊毅
  • 6篇赵军
  • 5篇杨凡
  • 4篇黄剑波
  • 4篇殷玥
  • 2篇刘洪亮
  • 1篇周远成
  • 1篇杨泽晓
  • 1篇郭万柱
  • 1篇刘杰
  • 1篇杨凡
  • 1篇颜其贵
  • 1篇赵军
  • 1篇李碧
  • 1篇黄仆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伪狂犬病毒gE、gI和US9三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2017年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具有极广泛的宿主类群,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主要威胁之一。为了研究病毒的神经传导机制,实验采用Lipofectamine3 000转染试剂,将PP63质粒与伪狂犬病毒Fa株基因组DNA共转染BHK-21细胞,空斑筛选得到gI/gE/US9重组缺失病毒,并命名为SA215-T。采用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电镜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检测重组病毒PRV-SA215-T。研究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未发现gE基因的表达,SA215-T株的电镜形态与野毒株无明显差异,SA215-T株与亲本毒株Fa株在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差异不明显且均达到了较高的病毒滴度。
樊毅李碧郭万柱李萍黄剑波杨凡姜子义赵军许思遥邓益超殷玥毛汐语吕雯婷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重组病毒基因缺失
四川某猪场断奶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监测、病原检测及综合防治措施
引言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10日龄以内仔猪及3周龄左右断奶仔猪,以高热、全身广泛性点状出血和脾梗死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或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
杨凡刘小琬黄剑波吕雯婷许思遥毛汐语邓益超赵军徐志文朱玲
文献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防治被引量:2
2018年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肠道传染病,其致病因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PED的临床症状包括严重腹泻、呕吐、厌食、脱水和体重减轻等。本病各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尤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其死亡率可达100%,即使耐过,也生长缓慢、料重比增高。1流行病学PED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期。
王袁斐懿王晨曦蒲锋吕雯婷徐志文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腹泻防治肠道传染病致病因子哺乳仔猪
PEDV乳汁黏膜免疫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哺乳仔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后死亡,特别是10日龄下仔猪,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于1971年在英国首次暴发并报道,其病毒学病因在1978年确定[3],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PEDV是冠状病毒科内的α-冠状病毒属的成员。
许思遥李萍姜子义吕雯婷樊毅赵军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PEDV乳汁黏膜免疫DIARRHEA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四川地区猪场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四川猪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现状及其SCCmec基因型情况,讨论猪源MRSA对公共卫生带来的隐患。于2013年3-12月在四川地区12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120份样品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PCR初步鉴定出SA,再鉴定mec A、fem A耐药基因,阳性菌株判定为MRSA。对鉴定出的猪源MRSA进行SCCmec分型与耐药性试验及分析。共分离出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22株MRSA,检出率18.3%(22/120),饲养员手棉拭子、猪鼻捻子、猪场水样中均分离出MRS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2株MRSA菌株的多重耐药性明显,耐药性主要表现为4、6耐,其中SCCmecⅣa型17株、SCCmecⅠ型5株。目前四川地区猪源MRSA不仅对猪场人员存在感染隐患,同时也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许思遥黄仆李萍杨凡姜子义吕雯婷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公共卫生
宿主miR-499-5p靶向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NS2A基因抑制病毒增殖及对NF-κB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
JEV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嗜神经性病毒,能够导致人类死亡或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对人类影响巨大。此外,猪作为JEV的储存及扩增宿主,JEV感染给养猪业也带来巨大损失。JEV的生态学复杂,普遍认为需以蚊虫为媒介才能...
吕雯婷
关键词:基因调控
文献传递
免疫组化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大鼠后在其组织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2017年
伪狂犬病毒(PRV)能够感染神经元细胞并且跨突触传播,该特性使它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神经示踪病毒。为探究PRV在动物体内分布情况,本研究构建了PRV人工感染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PRV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增殖分布情况,同时还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在PRV感染72 h、78 h、84 h、96 h、104 h、108 h后开始依次在大鼠的脑、肺、肾、脾、肝、心检测到PRV。同时在总计36个PRV检测样品中,PCR检测的检出率为50%,免疫组化检测的检出率为36%,两者的符合率为72%。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RV感染大鼠后在体内增殖分布规律和病变程度,为进一步探索RV的组织嗜性以及机体抗病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樊毅刘洪亮李萍黄剑波杨凡姜子义赵军许思遥邓益超殷玥毛汐语吕雯婷杨泽晓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大鼠模型免疫组化
PADV3自然感染猪组织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猪腺病毒3型(PADV3)在自然感染猪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定量检测了自然感染PADV3的仔猪、妊娠母猪以及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仔猪不同器官组织中PADV3病毒的含量。结果,在感染的猪体多种器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ADV3,但是在各器官组织中病毒的含量有差异,其中肠黏膜、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中病毒含量较高,心、肝、脾组织中病毒含量较低;在同时混合感染PCV2的仔猪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中PADV3含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PADV3对猪肠黏膜、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有较强的嗜性,对心、肝、脾组织的嗜性相对较弱;PCV2混合感染可促进PADV3在仔猪体内的增殖,能增强PADV3对感染器官组织的亲嗜能力。
吕雯婷方和俊赵军李萍许思遥杨凡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及Nsp2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四川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研究选用2012—2014年四川省不同地区采集并诊断为PRRSV阳性的病料,以Marc 14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蚀斑纯化,病毒基因扩增、测序后与NCBI现有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研究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共成功分离到10株PRRSV,分析证明所有分离毒株均是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株,序列比对显示,其中SC2012、SC2012-2株Nsp2部分基因与众多HP-PRRSV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97%之间,与经典毒株CH-1a株同源性为72.9%,与所有BLAST毒株相比存在新缺失位点,与CH-1a、BJ-4株相比,在Nsp2蛋白485 aa^498 aa处存在14个连续氨基酸缺失,其他8株均含30个不连续氨基酸缺失。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SC2012、SC2012-2株高变区与国内分离株同源性介于61.5%~97.2%之间。通过TCID50法测得SC2012、SCSN2012-1、SCSN2012-2、SCCD2012、SCLS2012、SCMY2012、SCBZ2012、SCXC2012、SCXJ2012和SC2012-2病毒毒价分别为10^(-5.41)/m L、10^(-6.5)/m L、10^(-7.29)/m L、10^(-6.41)/m L、10^(-5.5)/m L、10^(-7.67)/m L、10^(-6.29)/m L、10^(-6.8)/m L、10^(-7.41)/m L和10^(-6)/m L。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SC2012、SC2012-2株是新变异毒株,为四川省PRRSV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毛汐语周远成赵军殷玥吕雯婷邓益超樊毅许思遥朱玲徐志文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生物信息学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被引量:7
2015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内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酶学特性。分离获得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A1,通过形态学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A1最适生长条件和酶活力测定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Na Cl浓度为0.5%,p H值为7.0,内切葡聚糖苷酶、外切葡聚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总酶活的最大值分别为0.139、0.074、0.126、0.108 5 IU/m L。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后续研究大熊猫如何消化利用竹纤维提供了菌源。
赵珊吕雯婷刘杰宋亮丽张海峰孙小琴颜其贵
关键词:大熊猫纤维素降解菌蜡样芽胞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