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中日关系
  • 3篇知识
  • 3篇外交
  • 2篇多边主义
  • 2篇经济制裁
  • 2篇公共
  • 2篇奥巴马
  • 2篇奥巴马政府
  • 1篇大学生
  • 1篇低调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新政
  • 1篇修宪
  • 1篇学理
  • 1篇一体化
  • 1篇疫情
  • 1篇议院
  • 1篇政府
  • 1篇知识共同体
  • 1篇知识界

机构

  • 19篇新潟大学
  • 3篇早稻田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东洋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庆应义塾大学
  • 1篇美利坚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中国军事科学...
  • 1篇爱知大学
  • 1篇辅仁大学
  • 1篇关东学院大学
  • 1篇樱美林大学
  • 1篇拓殖大学

作者

  • 19篇张云
  • 1篇臧志军
  • 1篇赵全胜
  • 1篇包霞琴
  • 1篇川岛真
  • 1篇喻常森
  • 1篇胡令远
  • 1篇李春利

传媒

  • 5篇日本研究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国际论坛
  • 1篇日本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外交评论(外...
  • 1篇中国周边外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什么经济制裁日本不一定有效
随着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激化而急剧恶化,中国国内有关对日实施经济制裁的讨论逐渐增多,但是,将经济制裁作为对日外交手段的主张因缺乏实证支持和深思熟虑而极具误导性。中日经贸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结构特征决定了中国对日经济制裁...
张云
关键词:中日关系经济制裁
文献传递
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被引量:3
2012年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几经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认知差异或者政策误读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日本的实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重新调整思维,深入了解和倾听彼此的关切。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据此考虑,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第一手的访谈记录,从经济与军事、中美日三边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等多个关键视角,展示和分析当前日本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观点论争。
张云喻常森
关键词:中日关系
超越台日关系中的“特殊情结论”——以台日青年大学生相互认知问卷调查为基础
2019年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利益,属于中国内政。但由于其历史形成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实际上超越纯粹的内部事务范畴占据了中国外交很大空间。由于在历史上日本曾对台湾进行过殖民统治以及现在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不少学者认为台日之间存在的“特殊情结”为日本右翼势力和岛内“台独”势力伺机提升台日政治关系提供了社会环境。本文认为台日“特殊情结论”是一个由少数台日知识精英利用冷战结束后中日战略关系新框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的背景下,通过媒体放大制造出来的一个现象,这一认知甚至被内化为中国大陆看待台日关系的基本框架,这实际上是相对于中日关系不紧密而反射出来的误认知。本文通过对台日青年大学生相互认知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台日关系中“特殊情结”的认知加以考察,并以此为基础,重点从中日关系的视角分析“特殊情结论”的形成机理。为突破台日“特殊情结论”的思维框架,中日双方需要减少“美国中心思维范式”,构建新的良性战略互动关系。
张云
关键词:中日关系
特朗普新政下的朝核问题与中国周边外交
2017年
朝鲜半岛局势进入美国大选年后,紧张持续升温,面对朝鲜不断发展核和弹道导弹技术,朝核问题上升为美国安全战略优先事项。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和“经济制裁”广受质疑,特朗普新政府在对朝鲜半岛政策选择上日益受到军事威慑强化论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朝鲜政策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在对朝外交上付出大量努力,另一方面国内外对于中国对朝外交有效性的质疑也在上升。本文试从战略和历史角度审视朝核问题,并通过比较冷战后中美对朝外交的战略逻辑和政策实践分析目前僵局的原因。本文认为朝核问题上中国的战略逻辑没有错,应在继续坚持一贯的战略逻辑的同时,在外交实践上大胆创新,努力将中国逻辑转变为地区共识。朝鲜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分析研究好朝鲜问题对于丰富中国周边外交思考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张云
知识—认知共同体与东亚地区公共卫生治理——中日合作的必要与前景
2020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挑战,日本、韩国与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都成了中国以外确诊病例数量较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势也正反映了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空前深化的客观事实。回顾历史,东亚地区一体化源于危机,而从过去20多年东亚合作的历程来看.
张云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经济社会一体化
知识—认知共同体与东亚地区公共卫生治理——中日合作的必要与前景被引量:3
2020年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东亚地区带来很大挑战,东亚国家成为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空前深化的客观事实。东亚地区一体化源于危机,也是在“转危为机”中得到发展,东亚金融治理机制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与以强制执行力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不同,国际治理需要在地区国家间构建以相关科学知识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知识权威以及以政治和社会舆论认知共识为基础的地区性认知权威提供保障。作者将从知识和认知的新视角出发,探讨东亚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理论与政策问题。包括东亚地区公共卫生治理在内的功能性国际治理能够有效并且有持续性,需要两个层面的与知识相关的共同体:一个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意义上以专业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家网络知识共同体,另一个是超越上述专业知识、具有跨国合作解决功能性难题共识的更加一般性的政治和社会认知共同体。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作为非西方世界两个正在崛起和已经崛起的大国,中日具有知识上的巨大互补性。中日合作可以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新的规范建构提出更多“东亚智慧”,起到政治引领作用,为东亚地区培育和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及健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张云
关键词:知识共同体中日关系
TPP搁浅与亚太经济秩序的未来
TPP并不是美日反华的工具,其在地缘经济上的本质含义包括日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对东亚的整体框架和亚太自贸圈的实现途径三方面的要素,而各国参与TPP也主要是为了借助"外压"来推动国内改革,并在亚太经济新秩序中维护自身的利益...
张云
关键词:TPP
文献传递
参议院选举后日本修宪前景分析
<正>在2016年7月10日举行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赢得胜利,两党在参议院议席超过半数,加上其他在野党中支持修宪的议员,支持修宪的参议员人数达到165人,占总数242议席的68%。在众议院中,...
张云
文献传递
为什么经济制裁日本不一定有效
随着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激化而急剧恶化,中国国内有关对日实施经济制裁的讨论逐渐增多,但是,将经济制裁作为对日外交手段的主张因缺乏实证支持和深思熟虑而极具误导性。中日经贸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结构特征决定了中国对日经济制裁...
张云
关键词:中日关系经济制裁
美国深化同盟体系的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试图以同盟集团的力量对中国展开竞争和对抗,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同盟国关系和在印太地区对抗乃至围堵中国的举措,已经对国际秩序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对此,赵全胜教授领导的“海外华人政治学者”学术团体的部分学者,从多角度进行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高度的追踪分析。本刊选择其中6篇评论,经作者对其初稿进行修改,集结成本篇“笔谈”以飨读者。
赵全胜张云杜进李宗伦陈淑英张望
关键词:海外华人同盟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