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作品数:11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桑叶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分析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4.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桑叶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桑叶的化学成分,为探讨桑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刘金玲 李文姣 王韧 李森 李森 周晋 贺福元关键词:桑叶 化学成分 黄酮 中药注射剂(类)致敏成分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9 2017年 中药注射剂易引起过敏反应,这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概况,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类型;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中的(类)致敏成分的主要检测技术,包括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细胞膜色谱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表面等离体子共振技术等,并分别介绍其原理、实验方法,局限不足处,并对比其适用范围及其在(类)致敏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张雨恬 王韧 李文姣 肖美凤 李森 李森 贺福元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鱼腥草 五倍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的测定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五倍子多糖精细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方法:五倍子多糖经提取纯化后得到GCP-1,GCP-2和GCP-3 3种精细组分。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HPGPC试验结果显示,GCP-1,GCP-2,GCP-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2,2.1×10~4,6×10~4;单糖组成试验表明,GCP-2和GCP-3的单糖组成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等。结论:用HPGPC和PMP柱前衍生法测得五倍子多糖精细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五倍子多糖的研究。 龚力民 刘伟 卓海燕 张红刚 李森 何琴 林丽美 李顺祥关键词:相对分子质量 单糖组成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 被引量:15 2017年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的TCMSP子库,归纳并总结单归肝经中药所含成分信息,对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计算,并求算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单成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比,锁定肝经模板分子类别。通过计算单归肝经中药成分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为9.47,与黄酮苷类(9.17±2.11)和萜类(9.30±3.62)化合物比较接近。因此,初步推断肝经的模板分子与黄酮苷类和萜类理化性质相近,从而提出黄酮苷类和萜类成分最能与肝经的"印迹模板"较好匹配的假说。 范诗琪 李森 刘金玲 杨姣 胡超 朱俊平 肖小芹 刘文龙 贺福元关键词:肝经 分子连接性指数 中药成分 小檗碱及药根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进行小檗碱和药根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尝试给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外和体内关联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用Brad ford法测定酶活性,以此配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加入药物温孵,用质谱进行检测测定并比较小檗碱、药根碱代谢产物图谱。结果检测到小檗碱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产物中有药根碱,药根碱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产物中有巴马汀,但小檗碱代谢产物中未见巴马汀。结论小檗碱和药根碱是同母核生物碱,在肝微粒体中孵化可相互影响,但体外代谢无法简单关联体内代谢过程。 杨岩涛 杨岩 江欢英 江欢英 李森 周晋 刘金玲 贺福元关键词:小檗碱 药根碱 肝微粒体 代谢转化 代谢物 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2016年 控缓释制剂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体现表观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完全廓清,故真正成熟上市、能体现中药精髓的复方控缓释制剂基本没有,限制了中药控缓释制剂的研发。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通过对中药复方控缓释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的分析,结合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溶蚀"的中药控缓释制剂制备指导原则,在前期利用超分子化学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单成分精确控制技术,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系统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中超分子体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的超分子机制,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借鉴,进而为制备中药控缓释制剂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杨岩涛 陶叶琴 唐闻汉 李森 石继连 周逸群 刘文龙 贺福元关键词:中药 超分子 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 被引量:14 2017年 中药复方疗效是建立在单味中药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结果,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综合效应的特点,其物质基础研究不易,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质量标志物难确定,无法严格监控中药加工全过程中的质量,且中药标志物的确定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材鉴别及中药制药工程等影响深远;中药与生物体的"网通虹势"代谢规律将中药多成分的零散作用规律视为同母核群体的整体作用,可沟通微观单成分个体与宏观成分群整体,揭示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物质、信息交流基本规律,进而揭示中药复方对人体的作用规律。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质量标志物对中药开发的指导作用及其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的关系,尝试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思路。 杨岩涛 李森 刘金玲 周晋 周逸群 陈乃宏 贺福元关键词:药效物质 基于黄芩苷超分子“印迹模板”对其代谢酶勾钓分离的方法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黄芩苷与酶具有高度特异性亲和作用的分离方法,能实现黄芩苷超分子对其代谢酶勾钓分离。方法通过共反应剂法对DEAE-52纤维素进行化学改性键合黄芩苷,合成DEAE-52纤维素黄芩苷酯,用红外光谱分析检验键合效果;比较DEAE-52纤维素黄芩苷酯与DEAE-52纤维素分别作为固定相制备层析色谱柱对黄芩中代谢酶的分离富集效果,检验DEAE-52纤维素黄芩苷酯与DEAE-52纤维素对代谢酶的特异性吸附性的性能;通过分析获得的酶组分的酶解率检验酶组分的酶解活性,并用电泳检验其纯度。结果红外结果显示,与DEAE-52纤维素相比,形成的DEAE-52纤维素黄芩苷酯在1740 cm-1左右出现了酯基的特征吸收峰,1248 cm-1、1060 cm-1出现C-O-C的伸缩振动峰;对酶的分离效果显示,DEAE-52纤维素黄芩苷酯对黄芩的某种酶组分具有特异性吸附。结论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的自主识别规律,黄芩苷与代谢酶可按其超分子"印迹模板"进行勾钓分离。本研究为中药代谢酶的寻找、分离纯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中药成分的生化代谢途径的研究奠定基础。 唐闻汉 陶叶琴 李森 杨岩涛 石继连 夏赞韶 贺福元关键词:超分子 黄芩苷 黄芪、当归、何首乌、熟地黄四味甘温型补血药极其复方研究现状 药有四气五味,缪希雍谓:'物有味必有气,有气有性',强调了药性是气和味共同组成的.气味相同,作用相近,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血助阳补气的作用,若一药兼有数味,则其治疗范围加大,如当归辛甘温,甘以补血、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寒,... 刘金玲 唐闻汉 陶叶琴 李森 杨岩涛 张雨恬关键词:补血药 中药复方 药理作用 文献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和整合药理学的人参用药规律分析及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2018年 古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著作记载,人参作为上品药物,以大补元气之功效应用临床。现有文献报道,人参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单体皂苷对心血管相关疾病有疗效。该文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初步阐明人参传统功效——大补元气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药成方数据库,获知人参中成药制剂治疗现代疾病的规律,从而将传统功效与现代医学相关联;并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对其药物靶标及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富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旨在挖掘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中药成方制剂》含人参方剂307首,主治疾病87种,人参中成药制剂主要治疗的西医疾病为冠心病;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人参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发现,人参药物靶标有1 556个,其主要与线粒体呼吸过程相关。人参皂苷类化学成分Ra1,Ra2,Rb1,Rb2,Rg1,Ro等通过作用PRKAA1,PRKAA2,NDUFA4,COX5B,UQCRC1等靶标,影响趋化因子、非酒精性脂肪肝、促性腺激素、碳素代谢、糖代谢等通路间接治疗冠心病。该文初步阐明了人参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 李森 唐仕欢 刘金玲 苏瑾 贺福元关键词:人参 分子机制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