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秋季乳山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于2011年10月对乳山湾潮间带进行了8条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在调查潮间带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4种,其中多毛类45种、软体动物14种,甲壳动物37种、棘皮动物2种和其他类6种。调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817.22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4.01g/m^2。调查潮间带多样性指数在1.173~4.332,平均值为2.770。以40%相似性尺度,可将所调查潮间带站点划分为4个站组。
- 杨传平赵宁季相星王振钟于子山
-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 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初探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了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于2009年5、8、10和12月分4个航次在辽东湾西部海域15个站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并用2种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8种,其中多毛类81种,甲壳类70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动物4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1 943.28ind/m2,年平均生物量(去灰分干重,AFDW)为2.95g/m2。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3.82g/(m2·a),P/B值为1.30;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4.17g/(m2·a),P/B值为1.41。结果表明,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呈由西部近岸区域向东部远岸区域逐级递增的趋势,通过与其他海域次级生产力比较,发现辽东湾西部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和长江口而低于渤海和厦门海域。
- 纪莹璐赵宁杨传平季相星王振钟隋吉星曲方圆于子山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 乳山湾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2011年5月(春季航次)、10月(秋季航次)对乳山湾湾内及湾口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61种(春季航次120种,秋季航次108种),其中多毛类83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40种,其它类群14种。通过比较IRI指数发现,中蚓虫(Mediomastus sp.)、足刺拟单指虫(Cossurella aciculata)、矮小稚齿虫(Prionospio pygmaea)、多丝独毛虫(Thary.rmulti fills)在2个航次中均作为优势种出现。本次调查,春季航次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673~4.528,平均值为3.335;秋季航次在0.272~4.086,平均值为3.198。调查海域内,春季航次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2914.57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494.98g/m^2;秋季航次总平均丰度为2771.59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69.45g/m^2。以4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春季航次划为6个站组,秋季航次5个站组。
- 赵宁季相星王振钟于子山杨传平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 乳山湾潮间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0
- 2015年
- 于2011年5月对乳山湾潮间带8条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6种,其中多毛类58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3种,其他动物13种.调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872.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37g·m-2,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优势种为中蚓虫、沈氏厚蟹、纽虫和刺沙蚕等.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119、2.384和0.608,为轻度污染海域.以30%的相似性尺度,可将所调查潮间带8个断面划分为3个群落.与同纬度海湾潮间带相比,乳山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种数多、个体小、丰度高的特点,仅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方面不足以证实该海域贝类养殖对环境产生扰动并对底栖动物群落造成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来综合判断.
- 纪莹璐赵宁王振钟季相星杨传平于子山
-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