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不同底栖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成分、粒径分布和渗透性的影响,为河流污染治理与潜流带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中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颤蚓(Tubificid)和尖膀胱螺(Physa acuta)的生物扰动过程,研究不同底栖生物扰动对河流潜流带沉积物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混合生物组中,摇蚊幼虫和尖膀胱螺组合为渗透性能加强最大的一组。生物扰动作用通过改变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促使其结构疏松,孔隙增大,从而对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区域产生明显干预作用,从而影响沉积物的渗透性。摇蚊幼虫对沉积物成分变化及粒径分布影响最大,使沉积物渗透性增强;颤蚓的淤塞作用主要发生在水-沉积物界面以下3~9cm,导致渗透性减弱;尖膀胱螺对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同一沉积物环境条件下,单一物种组中摇蚊幼虫和尖膀胱螺对沉积物的渗透性呈促进作用,摇蚊幼虫的促进效果比尖膀胱螺更显著,颤蚓对沉积物渗透性呈削弱作用。
- 程丹东王元元宋进喜孙雅琪张国涛
- 关键词:生物扰动摇蚊幼虫颤蚓
- 基于乡镇尺度Landsat8 OLI影像融合算法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利用OIF因子选择乡镇尺度下Landsat8 OLI影像MS最优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研究OLI影像MS波段与PAN波段对6种融合算法:Brovey法、PCA法、Daubechies小波变换法、Coifet小波变换法、HIS与小波相结合的变换法、PCA与小波相结合的变换法融合的适应性,并对融合前后影像进行SVM分类,以验证融合结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456为7波段35种组合方式中最佳波段组合,其OIF值为27.842;对融合前后影像进行定性和定量精度评价,OLI影像对PCA算法融合适应性最强,各精度指标均占优;Daubechies小波算法光谱扭曲度最小;HIS-wavelet算法清晰度最高;PCA-wavelet算法相关系数最高,融合结果信息含量最大;适应性最差为Brovey算法。土地利用分类精度验证结果表明:OLI影像经PCA算法融合后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
- 黄安王旭红杨联安杜挺王元元刘建红
- 关键词:适应性
- 北洛河潜流带水交换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应用温度梯度法对北洛河蒲城段4个研究点潜流带水交换进行分析,通过河床沉积物不同深度温度分布廓线解析了河段潜流带的水交换方式,运用热扩散对流方程对各研究点的水交换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除常乐村是地下水补给河水和河水补给地下水两种交换方式并存之外,其它3个研究点均表现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每个研究点的3个断面之间温度分布廓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同一断面上的5个测试点温度分布廓线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在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断面中,水交换量基本表现为河流东岸高于西岸即侵蚀岸高于沉积岸。
- 李佳选王元元宋进喜张军龙蒋卫威杨小刚
- 关键词:水交换温度梯度
- 摇蚊幼虫与霍甫水丝蚓扰动对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氧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定量研究河床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对污染物的影响效应,对于维护河流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基于室内实验模拟摇蚊和霍甫水丝蚓对河床沉积物的扰动过程,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氮、磷释放以及生物扰动对上覆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在相同的沉积物环境中分别放入单一物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组,摇蚊幼虫组的上覆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净增量分别为2.32、0.787、0.105 mg·L-1,霍甫水丝蚓组的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净增量分别为0.72、0.462、0.063 mg·L-1,表明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的扰动作用均能促进沉积物中氨氮、总氮、总磷向上覆水中的释放,且摇蚊幼虫对污染物释放的作用效果比水丝蚓更明显;当摇蚊幼虫和水丝蚓混合放入后,摇蚊幼虫对沉积物中氨氮、总氮、总磷释放起主要促进作用;在混合实验组(摇蚊23条,霍甫水丝蚓47条)中,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净增量均低于单一物种的摇蚊组和水丝蚓组,表明在该组中,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在沉积物中共同扰动作用对氮、磷释放的促进效果减弱;对上覆水中溶解氧浓度而言,摇蚊所占比例越高,溶解氧浓度就越低,且上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变化,会影响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效果.
- 王元元宋进喜蒋卫威程丹东薛健杨小刚张波张军龙
- 关键词:生物扰动摇蚊幼虫沉积物氮磷释放
- 渭河陕西段河床渗透系数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法对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渭河陕西段的5个区域河床垂向渗透系数(Kv)进行计算,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试图通过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Kv值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草滩段河床的Kv值大于其它4个点位;2)草滩段Kv值具有较为强的时间变异,其它4个点位Kv值在较小范围内变动即趋于稳定;3)2013年5月以后各点位的Kv值比较接近;4)河水温度差异对Kv值的时空变化有一定的影响;5)河床沉积物的类型差异是Kv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6)不同类型的河床沉积物对Kv值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但Kv值均与沉积物的孔隙率(n)和不均匀系数(Cu)相关。
- 张波宋进喜曹明明蒋卫威王元元张军龙
- 关键词: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