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197H指数:6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变
  • 3篇皮内
  • 3篇瘤变
  • 3篇内瘤
  • 3篇宫颈
  • 3篇宫腔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锥切
  • 2篇子宫
  • 2篇疗效
  • 2篇宫颈上皮
  • 2篇宫颈上皮内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宫颈上皮内瘤...
  • 2篇宫腔镜
  • 2篇E6/E7

机构

  • 10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王琳
  • 2篇张力忆
  • 2篇唐茂山
  • 2篇刘芳
  • 1篇何玉华
  • 1篇戚瑞红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 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绝经后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TCRC组(n=41)和CKC组(n=37),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标本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KAI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8(CDK8)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TCRC组治愈率高于CKC组,复发率、标本切缘阳性率较CKC组显著降低(P <0.05);术后两组KAI1蛋白阳性率均升高,CDK8蛋白OD值均降低(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561)。结论 CKC及TCRC均能有效地改善KAI1、CDK8蛋白表达活性,且术后并发症风险低,相较于CKC,绝经后CIN患者应用TCRC治疗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更显著。
王琳戚瑞虹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绝经期宫颈冷刀锥切术临床疗效
苦劳汤坐浴辅助肛周脓肿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被引量:36
2021年
目的分析苦劳汤坐浴辅助肛周脓肿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1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苦劳汤坐浴辅助肛周脓肿内口封闭术治疗。比较2组肛门括约肌功能、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条带灰度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Wexne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1周研究组VEGF与PD-ECGF条带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劳汤坐浴辅助肛周脓肿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VEGF、PD-ECGF表达,在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括约肌功能、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一负压封闭引流术。
王琳赵俊飞唐茂山郑勇浪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负压封闭引流术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预后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5年于达州市中心医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 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可知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进行了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test,TCT)、HPV-DNA检测、HPVE6/E7mRNA检测,且对于上述检测疑似阳性检测者均行病理学检查,且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不同病情患者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12例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患者复发20例,复发率为17.86%,病灶残留/复发共30例,病灶残留/复发的发生率为26.79%;TCT检测其阳性率在术后12个月时最高,而在术后24个月时最低;HR-HPV DNA检测阳性率在术后3个月时最高,术后18个月时最低,而HPV E6/E7mRNA检测法检出阳性率在术后3个月最高,其后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均逐渐下降;至随访结束,所有复发患者中,3例TCT出现异常,10例HR-HPV DNA为阳性,2例HPV E6/E7 mRNA检测为阳性(P<0.05);TCT、HR-HPV DNA和HPV E6/E7mRNA检测预测CIN术后复发/残留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4.60%、92.62%和78.46%,但HPV E6/E7 mRNA检测预测CIN术后复发/残留病灶的特异性(89.60%)高于TCT(70.64%)和HR-HPV DNA(72.64%)(P<0.05)。结论 HR-HPV DNA检测预测CIN患者术后复发/残留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HPV E6/E7 mRNA的检测对于预测CIN患者术后复发/残留病灶的特异性更佳,更具有临床价值,故可将其纳入评估CIN患者术后预后的有效检测方法。
桂定清张力忆青友芬王琳戚瑞虹李静蓉刘芳
关键词:HPVE6/E7MRNA检测宫颈锥切术预后
用两种外科手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21年
目的:比较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中缝合手术切口的针数、实施手术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中缝合手术切口的针数均少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内,B组患者急便感、直肠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比,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的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王琳郑勇浪
关键词:混合痔痔上黏膜环切术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探讨被引量:85
2016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采取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EMP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一年内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及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于治疗EMP的效果更佳,可降低子宫异常出血发病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桂定清戚瑞红何玉华王琳王从素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刮宫术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检测HPV E6/E7 mRNA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E6/E7 mRNA对疾病持续(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宫颈锥切术并确诊为高级别CIN 234例,在术后第12个月行宫颈脱落细胞的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cytologictest,TCT)检测、HPV-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分析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术后疾病持续(复发) 47例,疾病持续(复发)率为20. 09%。初次锥切病变累及腺体及术前HPV E6/E7 mRNA阳性的高级别CIN患者术后疾病持续(复发)率(33. 33%、37. 14%)分别高于初次锥切病变未累及腺体及术前HPV E6/E7 mRNA阴性患者(13. 84%、6.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组随访12个月,发现HPV E6/E7 mRNA阳性40例(17. 09%),HPV-DNA阳性87例(37. 18%),TCT异常63例(26. 92%)。HPV E6/E7 mRNA检查临床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疾病持续(复发)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减少宫颈病变的误漏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桂定清张力忆青友芬王琳戚瑞虹李静蓉刘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人乳头瘤病毒
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0例/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宫腔镜电切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同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术后感染、宫腔粘连、腹坠腰酸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
王琳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并发症
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应用宫腔镜下球囊支架置入、戊酸雌二醇及节育环对患者的疗效及E2、LH、FSH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应用宫腔镜下球囊支架置入、戊酸雌二醇及节育环对患者的疗效及对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与节育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宫腔镜下置入球囊支架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2、LH、FSH水平变化情况,月经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丄H、F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改善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应用宫腔镜下球囊支架置入较单纯使用戊酸雌二醇及节育环对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E2、LH、FSH水平,促进月经恢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琳
关键词:宫腔粘连戊酸雌二醇节育器
白术黄芪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直肠炎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复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白术黄芪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直肠炎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慢性直肠炎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术黄芪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黏膜病变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治疗后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黄芪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直肠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
赵俊飞王琳唐茂山郑勇浪
关键词:慢性直肠炎美沙拉嗪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复发
经阴道超声与CT扫描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86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且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SCT检查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正确符合率为93.55%,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86.02%)(P<0.05);子宫肌瘤在超声中病灶内大多数表现为低回声;卵巢良性肿瘤其病灶边缘较清晰,肿块内部未见回声;子宫颈癌和卵巢癌均可见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或不清。在MSCT增强扫描中可见子宫肌瘤病灶呈现明显均一强化,中央可见钙化和坏死。卵巢良性肿瘤在MSCT平扫中可见病灶边界锐利,呈现薄壁之水样密度,进一步增强扫面未见明显强化。子宫颈癌和卵巢癌超声可示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或不清;在MSCT进一步增强扫描子宫颈癌可见形态不规则,呈现不均匀密度影,边缘不规则及模糊,卵巢癌平扫可见病灶外壁呈现乳头状突起,进一步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 MS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正确率较高,尤其对于良性病变而言,值得作为临床上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案之一。
王琳李静蓉王玮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多层螺旋CT妇科盆腔肿瘤影像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