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磊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双酚A(BPA)与木质素合成酚(L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 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从原料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许多研究者往往忽略了终产物对环境、生物乃至对人类的危害.例如,双酚A是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的主要原材料,在食品包装和容器内壁涂装中也被广...
- 李丹毕然吴星陈红星穆磊马珊珊谢凌天
- 氟西汀与三氯生复合暴露对麦穗鱼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
- 2018年
- 为探讨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复合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东北地区土著鱼类麦穗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氟西汀(FLX)与三氯生(TCS)复合暴露对其不同器官的毒性效应.经急性(4 h)与慢性(42 d)复合暴露试验后分别检测麦穗鱼Ⅰ相和Ⅱ相解毒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抗氧化系统等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LX/TCS复合暴露条件下,麦穗鱼脑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短暂抑制,肝中细胞色素P450活性持续受到抑制,肠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急性暴露后受到诱导但是长期暴露后被抑制,同时长期复合暴露导致肝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氟西汀和三氯生对麦穗鱼的复合暴露可对麦穗鱼多个器官产生急性毒性应激效应,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麦穗鱼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闫亮穆磊陈红星郭忠宝罗永巨谢凌天
- 关键词:氧化胁迫
- 硒预暴露对夹杂带丝蚓铜累积及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为研究不同摄入途径下不同形态的硒(Se)预暴露对铜(Cu)在夹杂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体内的累积及Cu暴露导致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本实验将夹杂带丝蚓分别预暴露在含亚硒酸盐(Se(Ⅳ))、硒酸盐(Se(Ⅵ))、L-硒甲硫氨酸(Se-L-Met)的沉积物(食物相,20μg·g^(-1)干重)和水溶液(15μg·L^(-1))中,再将Se预暴露的带丝蚓暴露于15μg·L^(-1)的Cu 7天,检测其体内Cu累积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水平。结果显示:除水相Se(Ⅵ)预暴露组外,食物相及水相预暴露摄入的Se均显著降低了Cu在带丝蚓体内的累积;Se预暴露降低了Cu对带丝蚓造成的过氧化损伤,但不同暴露途径可能对不同形态Se的这种保护能力也有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Se预暴露能够降低Cu的累积及对Cu暴露在夹杂带丝蚓所产生的毒性提供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穆磊吴星陈红星Paul L.Klerks谢凌天罗永巨
- 关键词:过氧化损伤
- 大型蚤对五价砷抗性选择的响应被引量:1
- 2016年
- 金属污染对栖息在该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强大的选择力,生物若能进化出对该金属的抗性则能在该环境中生存下去,否则将会灭绝。人工模拟的选择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对金属的抗性进化。为了探索大型蚤(Daphnia magna)是否能进化出对五价砷(As(Ⅴ))的抗性,采用多代选择的方法对其进行了As(Ⅴ)诱导的抗性响应研究。依据本实验室大型蚤对As(Ⅴ)的96h半致死浓度(4.25 mg·L^(-1)),试验选取As(Ⅴ)亚致死浓度(8.0 mg·L^(-1))对大型蚤进行选择,每代选择30%~50%对As(Ⅴ)耐受性高的大型蚤转移至不加As(Ⅴ)环境下继续繁殖得到下一代,并重复该选择过程至获得第五代(F5)终止试验。以选择组F5代及对照组F5代大型蚤为测试目标,考察其在As(Ⅴ)继续暴露下的存活时间以期获得具As(Ⅴ)抗性大型蚤。结果显示,在F5代中,选择组大型蚤在As(Ⅴ)(8.0 mg·L^(-1))暴露下的存活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175%,证实了大型蚤对As(Ⅴ)的进化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选择组F5代与对照组F5代相比繁殖力下降19.96%,平均每批产仔量降低15.71%。这表明经过五代人工选择后,大型蚤能够进化出对As(Ⅴ)的抗性,而这种抗性的进化伴随以生物适应性参数的降低为代价。另外,大型蚤对这种抗性的获得机制(对As(Ⅴ)的累积和脱毒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李莉霞李丹高蜜穆磊陈红星谢凌天
- 关键词:五价砷大型蚤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