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奇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模拟氮沉降对油松幼苗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及有机物官能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研究氮沉降对黄土丘陵区林地土壤可溶性氮及可溶性有机物官能团特征的影响,设置6个不同施氮水平0,2.8,5.6,11.2,22.4,44.8gN/(m^2·a)的盆栽油松,连续培养五年,对油松根际、非根际可溶性氮及其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会显著增加土壤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可溶性有机氮占可溶性氮的比重随氮沉降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可溶性氮及其组分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与此同时,通过不同紫外特征的研究,发现较低和较高水平氮沉降均能增加根际土水溶性有机物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积累,非根际土则无明显差异,说明氮沉降与植物的共同作用改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结构。
- 何俐蓉梁楚涛辛奇薛萐
- 关键词:氮沉降根际
-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不同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大气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2013年7月,以白羊草(Bothrichoa ishaemum)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构建白羊草种群小区,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人工干旱大厅进行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本试验设置了裸地(LD)、对照(N0)和3个氮(尿素)添加处理,依次为2.5g·m^(-2)·year^(-1)(N2.5),5.0g·m^(-2)·year^(-1)(N5.0)和10g·m^(-2)·year^(-1)(N10.0),探讨了氮沉降对白羊草群落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OC)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2.5)氮添加提高了白羊草土壤TOC含量,高浓度(N10.0)氮添加降低了土壤TOC含量;氮添加降低了白羊草土壤C_(active)(活性碳组分)/TOC比例,增加了C_(passive)(惰性碳组分)/TOC比例;在N5.0和N10.0氮添加水平,C_(passive)/TOC趋向于达到50%;土壤活性系数随氮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随着氮添加浓度增加土壤C_(active)与C_(passive)含量趋于平衡,土壤碳库更加趋于稳定。
- 刘鸿飞薛萐王国梁辛奇刘国彬
- 关键词:氮沉降白羊草土壤有机碳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野外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基于坡耕地改造或演变的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组分及碳库各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其余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提高土壤碳固持能力,增加土壤碳组分含量、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其中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及非活性有机碳(NLOC)含量分别较坡耕地增加了42%~125%,36%~136%和31%~161%,总的来说天然灌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改善作用最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LOC/TOC为46.00%~57.29%,活度(A)为0.87~1.44,其中果园、天然灌木林和梯田的活度最高。土壤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主要化学指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 张娇阳梁楚涛董昌平辛奇薛萐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
-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水溶性碳氮及其光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解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白羊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氮添加的方式模拟氮沉降,选取3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N1(2.5g/m^2),N2(5g/m^2)和N3(10g/m^2),并选取裸地(BL)和不施氮(CK)作为对照处理,分析了对土壤水溶性碳、氮组分及其光谱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降低了WSOC/TOC和WSOC含量,随着氮添加水平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对水溶性氮素组分影响较弱,仅在N2中WSN和WSON显著降低,对WS-NH+4-N,WS-NO-3-N和WSON/WSN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质光谱特性影响显著,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均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主要腐殖质类型均为富里酸,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腐殖化程度增强,结构趋于复杂化。
- 辛奇梁楚涛张娇阳姜欣禹王国梁薛萐
- 关键词:光谱特征白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