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代福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乡土社会
  • 2篇礼物交换
  • 2篇民族
  • 2篇互惠
  • 1篇心理
  • 1篇心态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机制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解读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流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 1篇特殊主义
  • 1篇族群
  • 1篇族群理论
  • 1篇流动人口
  • 1篇民族关系
  • 1篇会心

机构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陈代福
  • 1篇张福强

传媒

  • 2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心理预警机制的建构——以武汉市为例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对原有城市民族结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和流动的重要枢纽。由于该市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受市场经济影响剧烈,研究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心理以及探讨预警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陈代福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心理预警机制
乡土社会的礼物交换及其当代变迁——以鄂西南地区龙山村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礼物交换,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礼物交换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近年来,在农村的礼物交换中,送礼名目增多,送礼范围扩大,单向送礼现象突出。凡此种种,均与农村家庭的发展周期、关系网络、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相关联,从中可见出乡土社会礼物交换中人们特有的心态。
陈代福
关键词:礼物交换互惠心态
人情与面子:乡土社会礼物交换的人类学解读——以鄂西南利川市龙山村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礼物交换,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中。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被赋予了深厚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在鄂西南农村地区,馈赠场合融入于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以及日常生活中。村民在送礼和回礼过程中实现的是一种价值与资本,一方面体现的是互惠准则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体现出以"人情"与"面子"为策略的特殊交换标准。
陈代福
关键词:礼物交换互惠特殊主义
府兵制的创立和胡汉民族关系的改善——以族群关系理论为视阀
2015年
府兵制对西魏北周胡汉民族关系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从族群关系理论的角度去考察,这种制度打破了胡汉族群分层的界限,之后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上下流动机制。居住格局也由原来的胡汉军士各自分居走向相互混杂居。胡汉两族人民对职业、社会分工的选择也更为自由,出现了兵农合一的局面。另外宇文泰在行政体制上采用周制,而在军事方面实行八柱国制度和改胡姓的政策也促进了胡汉两种制度的相互融合。这恰恰又体现了现了胡汉两个族群相互交流,由多元的族群文化走向隋唐大一统政治格局的过程。
张福强陈代福
关键词:府兵制民族关系族群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