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璇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医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药经验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代谢
  • 1篇药物代谢动力...
  • 1篇医经
  • 1篇用药经验
  • 1篇伤寒
  • 1篇伤寒论
  • 1篇拾遗
  • 1篇数据挖掘
  • 1篇通便
  • 1篇配伍
  • 1篇配伍规律
  • 1篇中医经验
  • 1篇主病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赵国平
  • 5篇陈凤国
  • 5篇余璇
  • 3篇蓝海
  • 2篇黄斯
  • 2篇边文彦
  • 1篇潘雨薇

传媒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伤寒论》浮脉主病探微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主要从脉象特征机制、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三部浮脉主病、单部浮脉主病四个方面对浮脉进行较为全面探讨。浮脉特征是脉位在表,浮取即得,浮取的压力5~10kpa;形成机制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在表或趋于表的状态;生理性浮脉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季节、体型、肺脉及气温;在其主病方面,三部浮脉主表证,亦可见于虚证、热盛、病情向愈及病机的阐释;单部浮脉方面:寸部脉浮主表证、上焦病证及结胸、脏结,关部脉浮主中焦脾胃疾病,下部浮脉主要见于下焦阳气复来。
陈凤国余璇边文彦詹前兴赵国平
关键词:伤寒论浮脉主病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通便方剂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通便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含通便内容的方剂,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在信息标准化处理后建立相应的方剂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古代通便方剂共423首,分为汤、丸、散等多种剂型,涉及234味中药;大黄出现频率最高达210次,占总处方数的49.65%;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大黄、蜂蜜,共出现151次;3味中药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大黄、麻子仁、蜂蜜,共出现56次。结论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和Apriori算法模型等分析古代医籍文献中通便方剂的剂型、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蓝海陈凤国余璇边文彦詹前兴赵国平
关键词:通便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
沈英森临床用药经验拾遗被引量:1
2016年
沈英森教授临床用药独具特点,其用药时充分考虑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在钩藤、两面针、鸡内金的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配伍方式。沈教授用钩藤可平肝熄风,化痰止咳;用两面针配伍重楼治疗癌性疼痛,配伍荆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用鸡内金配伍谷芽治疗腹痛腹胀,配伍车前子用于泌尿系和肝胆结石。
黄斯蓝海陈凤国余璇赵国平
关键词:用药经验钩藤鸡内金两面针老中医经验
试论古代中医解剖学史被引量:7
2015年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中医学曾一度被置于落后和不科学的境地,认为其理论缺乏解剖学知识的支撑。回顾分析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可以发现中医也是起源于解剖学。本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从起源、发展和衰落三个方面对中医解剖学史进行了阐述。
余璇陈凤国赵国平
关键词:解剖学
茯苓酸药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4
2015年
茯苓酸是中药茯苓的特有成分,也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与药效有关的药理活性。目前茯苓酸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茯苓酸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镇静催眠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茯苓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黄斯潘雨薇蓝海余璇陈凤国佟义赵国平
关键词:茯苓酸药理学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