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欣
- 作品数:15 被引量:4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新中国70年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演进被引量:15
- 2019年
- 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力的变迁,需要探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生产力的建设在经济潮变中经历着怎样的优化与革新,因此,本文以理论和实践双向叙述的逻辑梳理生产力的演进与发展脉络。首先,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拓展,归纳新中国70年以来在生产力理论上的创新发展,包括由传统生产要素向组合生产要素的发展,由生产力效率向生产力质量发展以及由短期生产力向长期生产力的发展。其次,通过分析新中国70年生产力实践条件的变化,梳理新中国70年生产力实践演进的逻辑与规律,认为自中国进入经济新时代,应充分强调创新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重视绿色生产力成为普遍形态,加强劳动生产力质量对生产力质量的促进效果,以及推进生产力要素组合的协调与融合。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中,提出经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生产力的模式构建与实践展望。
- 李梦欣任保平
- 关键词:生产力理论实践逻辑
- 中国经济新阶段质量型增长的动力转换难点与破解思路
-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新常态下,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动力。'说明我国在处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新阶段亟须实现从数量型经济发展向质量型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因此,根...
- 任保平李梦欣
- 文献传递
- 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被引量:71
- 2019年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全新的转型方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配置提供数据形式和智能形态的规范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可以充分规避规模不经济的严峻压力,缓解区位之间的独立性和错位性,以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分配、城市产业集聚的自增强式效果。本文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层次架构以及转型方向的双向互动视阈中,提出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向信息网络模式构建、大数据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模式构建、5G产业模式构建转型,并认为高效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转型需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发展,激发新型基建潜力与优势;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转型;优化制度供给,提高基建运营与管理效率。
- 马荣郭立宏李梦欣
- 关键词:产业集聚智能化信息化
- 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合成方法被引量:4
- 2017年
- 基于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构建的机理分析,文章以经济增长的条件层次、过程层次和结果层次三个方面为基本理论维度,构建包含三个层次、六大基本维度的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指数进行合成,并定量分析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警界确定和警限区间划分,以此确定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监测预警系统,为其他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系统的生成形成借鉴性经济学范式。
- 任保平李梦欣
- 关键词: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增长分化的理论解释被引量:10
- 2017年
-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一些省市保持着稳定的中高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负增长。本文基于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视角,比较分析"新常态"后我国地方经济分化的现状和特征,探索形成地方经济增长分化局面的双向内生动力源。研究认为,制度初始架构构成演化路径生成机制的内在支撑,技术层面的差异识别与缓慢扩散多向度约束了科技突破与结构变迁的交互力量,经济系统内的创新效应路径分流与动力重塑机制弱化组合引起了地方经济增长趋势分岔。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破除传统科技范式,以解除规模报酬递减结构负锁定;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质量,消解经济增长路径依赖性低迷,以增强地方经济对新常态的适应性。
- 任保平李梦欣
- 关键词: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经济增长质量
- 中国经济新阶段质量型增长的动力转换难点与破解思路被引量:3
- 2021年
-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我国面临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的艰巨任务,亟须构建起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前提,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容包括: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向经济结构高级化;从制度构建转向制度创新;从需求刺激转向供给结构改革。质量型经济新阶段动力转换的难点在于:经济增长效率低下,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中创新能力欠缺。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重塑的思路及对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聚经济发展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效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相结合。
- 任保平李梦欣
-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评价及其路径设计被引量:22
- 2020年
- 测度和评价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在持续更新的价值支撑下,打破阶段性桎梏,探索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的深度演进方式。在原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框架之上,纳入创新化以及信息化的观测指标,以解释持续性发展以及新动能重塑的实现效果。在对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方法选择上,选取主客观结合赋权的方法进行计算。对2018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区域内分化差异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基本特征,且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数量与质量的不一致性及时序差异。
- 李梦欣任欣怡
-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 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实现的路径选择被引量:7
- 2019年
- 绿色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和新目标,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是基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架构和实践突破中上升为生态文明的新价值谱系。绿色发展作为时代理念和现实导向的双重需求,通过对人类改造自然行为模式的初始架构进行重新设定,成为效率提高、和谐共处以及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将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探索按其发展特征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意识主导阶段、制度支撑阶段、系统推进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阶段,通过研究绿色发展的历史演进行为,归纳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阶段性变化,试图梳理绿色发展的演化逻辑和发展特征,并寻找阻碍中国特色绿色发展进程的矛盾和桎梏,探索绿色化道路全面实现的政策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使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生态文明的充分融合中再现繁荣盛况。
- 李梦欣任保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
- 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框架、现状、评价与路径被引量:21
- 2019年
- 我国亟待关注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挡,推进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素,充分强调生产要素的循环与利用、生产行为的高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核心突破口以及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主要攻克区[1],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以及新旧动能的平滑换挡任务依然很重。本文基于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新动能培育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政策建议以及相适应的路径选择。
- 李梦欣任保平
- 中国经济新阶段质量型增长的动力转换难点与破解思路被引量:18
- 2016年
-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起点,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我国面临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的艰巨任务,亟需构建起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前提,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容包括: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从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向经济结构高级化;从制度构建转向制度创新;从需求刺激转向供给结构改革。质量型经济新阶段动力转换的难点在于:经济增长效率低下,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中创新能力欠缺。新阶段质量型增长动力重塑的思路及对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聚经济发展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效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相结合。
- 任保平李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