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HFLC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高荧光强度淋巴细胞(HFLC)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91例,含活动期患者(ARA)39例,静止期患者(SRA)52例,并选择同期114例该院查体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采用Sysmex XE-5000检测外周血HFLC的两参数绝对计数(HFLC#)和占白细胞百分比(HFLC%),采用SIMENS BNII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类风湿因子(RF)、抗链O(ASO)、补体(C3、C4)。结果 HC组0.00(0.00∽1.00)×109/L和SRA组0.00(0.00∽1.00)×109/L间HF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ARA组1.00(0.00∽2.00)×109/L(P〈0.05)。ARA组HFLC%0.10%(0.00%∽0.22%)明显高于HC组0.00%(0.00%∽0.14%)(P〈0.05)。ARA组中HFLC#与IgE、CRP为正相关(P〈0.05),HFLC%与RF正相关(P〈0.05)。HFLC#与HFL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7(P〈0.05)、0.632(P〈0.05),当HFLC%界值为0.14%时,灵敏度为46.15%,特异度为78.85%。结论 HFLC%与HFLC#可以反映RA的发作,虽然其诊断效能不高,但是由于这些参数获取经济、便捷,可以为RA发作的诊断提供新的观察指标,为指导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提供帮助。 杜振华 鲍布和 张明华关键词:B淋巴细胞 浆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武警方舱医院检验方舱平战结合管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武警方舱医院检验方舱仪器耗材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提高保障效率,以确保战时条件下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方法:坚持平战结合的管理方针,结合方舱医院的管理条件和任务特点,采取"明确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案、定期拉练演练、发挥方舱优势"的管理模式。结果:该管理模式一方面提高了仪器耗材的平战结合使用率,减少了仪器耗材的损耗,降低了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平战转换效率。结论:该管理模式为检验方舱的平战结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战时检验方舱的保障能力。 鲍布和 杜振华 董文龙 樊毫军 侯世科关键词:平战结合 基于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的S100B蛋白新型检测试剂和仪器的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发一种S100B蛋白新型检测试剂及仪器,为颅脑创伤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S100B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生物素(Biotin)、S100B蛋白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链霉亲和素与羧基磁珠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联并稀释,制备R1、R2、R0试剂,再用校准品稀释液稀释S100B蛋白抗原制备校准品。S100B蛋白新型检测仪器由试剂模块、反应模块、清洗模块、检测模块4个部分组成,具体由试剂盘、样本盘、磁微粒盘、装载台、反应盘、清洗盘和检测盘构成。结果:成功制备了用于颅脑创伤患者S100B蛋白检测的新型试剂,研发了配套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实现了加样、反应、清洗、检测的模块化和自动化。经过临床测试,该试剂和仪器可以准确获得S100B蛋白的浓度。结论:S100B蛋白新型检测试剂和仪器可以提供S100B蛋白的快速批量检测,将为颅脑创伤病情的判断提供重要保证。 代晨 王琦 江继鹏 杜振华 汪云峰 陈凯歌 陈旭义 战丽 张赛 靳颖关键词:化学发光 S100B蛋白 颅脑创伤 试剂 ISO15189:2012框架内实验室风险管理程序初探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适合于ISO15189:2012框架下的风险管理程序。【方法】依据EP23-A—"基于风险管理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身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运行程序。【结果】将风险管理融入ISO15189所固有的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评估和审核—实施管理评审—实施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过程。【结论】风险管理在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必须意识到风险评估的过程是一个定性和主观的过程,因此培养医学实验室领域的风险评估人才,是风险管理发挥作用的关键。 靳颖 杜振华 刘冀琴关键词: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ISO15189 WHO实验室质量逐步实施工具在医学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如何建立并持续有效运行一个符合ISO15189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所有寻求提高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医学实验室的共同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3年发布了实验室质量逐步实施工具(Laboratory Quality Stepwise Implementation tool,LQSI 1.0),旨在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一个符合ISO15189:2012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实施计划。该文简要介绍LQSI工具的结构及运行情况,以期对实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帮助。 杜振华 庞伟 张明华 鲍布和 王仁杰关键词:医学实验室认可 ISO15189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尿电导率(Cond)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T2DM患者138例,按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NUA)组、微量蛋白尿(LUA)组和大量蛋白尿(MUA)组3个组;然后对其中107例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重新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轻度损伤(DC)组。利用Sysmex UF-1000i流式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Cond,利用ARKRAY AUTION MAX AX-4280分析仪检测尿液比重(SG),利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Alb)。结果MUA组Cond为(14.1±4.5)ms/cm,显著低于LUA组(15.7±4.3)ms/cm(P〈0.05),而LUA组Cond又显著低于NUA组(17.6±5.7)ms/cm(P〈0.05);MUA组SG为1.011(1.009~1.012),显著低于NUA组1.014(1.010~1.019)和LUA组1.015(1.010~1.020)(P〈0.05)。Cond与SG正相关(r=0.63,P〈0.05),与24h-UAE负相关(r=-0.183,P〈0.05)。DN组尿Cond水平为(13.2±4.3)ms/cm,显著低于DC组(15.0±4.4)ms/cm(P〈0.05),DN组与DC组间S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02~0.723),当界值设定为11.85时,Cond诊断DN的灵敏度为43.8%,特异度为78.0%。结论尿Cond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但是不能作为其早期筛查指标。 杜振华 鲍布和 王仁杰 张明华 任党利 刘冀琴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电导率 肾损伤 外周血HFLC及IG在脑出血患者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不成熟粒细胞(IG)和高荧光强度淋巴细胞(HFLC)对ICU中脑出血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区分能力,探讨其对血流感染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脑科ICU病房脑出血住院患者64例,包含19例未感染患者(NOI),27例局部感染患者(LCI)和18例血流感染患者(BSI),并以同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12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C)。血培养同时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5000检测了外周血HFLC和IG,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了CRP和PCT,此外还采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检测了1,3-β-D葡聚糖(1,3-β-DG)和脂多糖(LPS)。比较各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HFLC和IG对血流感染的诊断能力。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HFLC、IG、CRP、PCT联合检测模型,以评估其对脑出血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能力。结果 NOI组[(0.0556±0.0041)×10^9/L,(0.0114±0.0057)×10^9/L]、LCI组[(0.0857±0.0103)×10^9/L,(0.0102±0.0063)×10^9/L]、BSI组[(0.1503±0.0208)×10^9/L,(0.0255±0.0047)×10^9/L]的IG和HFLC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0.0113±0.0035)×109/L,(0.0011±0.0024)×109/L](P<0.05);BSI组两参数水平显著高于LCI组(P<0.05)。三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I组PCT水平(11.96±11.56)ng/mL显著高于NOI组(0.72±0.47)ng/mL和LCI组(2.82±4.68)ng/mL(P<0.05)。IG和HFLC诊断BS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725(0.580,0.869)、0.708(0.555,0.860),灵敏度分别为100%和57.1%,特异度分别为42.2%和77.8%。HFLC与1-3-β-DG相关(r=0.346,P<0.05),而IG与PCT相关(r=0.2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e-3.22+0.12HFLC+0.75PCT),诊断BSI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71(0.766,0.977),敏感度增加到85.7%,特异度为75.6%。结论 IG和HFLC对血流感染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IG提供一定的阴性诊断价值,而HFLC则提供一定的阳性诊断价值。HFLC与PCT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血流感染的诊断能力,有利� 李春艳 杜振华 刘锦关键词:血流感染 前降钙素原 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6例HBV感染者[33例无症状携带者(ASC)、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25例中度CHB、22例重度CHB患者]及39名健康对照(HC)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ASC组、AHB组、HC组DNT细胞比例分别为5.43%±3.31%、4.75%±2.71%和4.82%±3.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组和AHB组均低于CHB各组(由轻到重分别为7.97%±4.12%、8.41%±4.93%、11.36%±5.01%,P均<0.05),但ASC组仅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0.05),与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T细胞比例在轻度CHB组与中度CH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均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均<0.05)。HC组、AHB组、ASC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CD3+、CD3+CD4+CD8-(CD4+)细胞比例降低,CD3+CD4-CD8+(CD8+)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HBV感染者慢性化关系密切,且与CHB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杜振华 鲍布和 王仁杰 任党利 张明华 刘冀琴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DNT细胞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DNT)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33例无症状携带者、2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9例健康人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健康人群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比例分别为(4.82±3.43)%和(4.75±2.71)%,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者[(5.43±3.31)%,P<0.05]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7.97±4.12)%,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6±5.01)%,P<0.05];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8.41±4.93)%,也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健康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CD3+、CD3+CD4+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CD3+CD4-CD8+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杜振华 鲍布和 王仁杰 任党利 张明华 刘冀琴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SLE患者(实验组)、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3+、γδT细胞绝对数及百分率。【结果】与健康组相比,SLE患者γδ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胞凋亡率(P<0.05)。活动期SLE患者γδT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2,r=-0.378,P=0.028,P=0.037),但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87,P=0.006)。【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彭敏敏 陈燕 王仁杰 杜振华 李闻文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凋亡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