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予彤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蛾
  • 2篇取食
  • 2篇取食行为
  • 2篇苜蓿
  • 2篇舞毒蛾
  • 2篇抗性
  • 2篇EPG
  • 1篇幼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次生物质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化抗性
  • 1篇食物
  • 1篇食物利用
  • 1篇食物利用率
  • 1篇青杨
  • 1篇紫花
  • 1篇紫花苜蓿
  • 1篇苜蓿斑蚜
  • 1篇苜蓿品种

机构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予彤
  • 2篇段立清
  • 2篇王晓丽
  • 2篇徐林波
  • 2篇李海平
  • 1篇冯淑军
  • 1篇韩海斌
  • 1篇越慧芳
  • 1篇刘丽梅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种植物酚类物质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为明确植物酚类次生物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的影响,并为应用其防治害虫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4种酚酸(水杨酸、丁香酸、绿原酸和水解单宁酸)分别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舞毒蛾2龄幼虫,调查其对幼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不同酚酸对舞毒蛾的影响差异显著。单宁酸处理第12天时幼虫死亡率达到22.2%,显著高于对照(取食不添加任何酚酸的人工饲料)死亡率(3.3%)(P<0.01)及其他酚酸处理时的死亡率。到第22天单宁酸及绿原酸使幼虫死亡率迅速上升,至第34天时死亡率达到100%;二者处理的幼虫虫体瘦小,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不能正常蜕皮,到4龄期时全部死亡。取食含丁香酸或水杨酸饲料的幼虫可幸存至蛹和成虫,雌性蛹重较对照显著增加,但产卵量和卵受精率均显著降低。其中,取食含丁香酸饲料的成虫产卵量和卵受精率分别比对照减少近90粒和降低约35%,雌性成虫比例下降。【结论】结果说明不同酚酸在害虫体内的积累会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晓丽王予彤段立清李海平冯淑军
关键词:舞毒蛾植物次生物质酚类酚酸生长发育繁殖
应用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苜蓿对苜蓿斑蚜的抗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明确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取食行为,探明抗蚜因子和抗虫位点,筛选抗蚜苜蓿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苜蓿斑蚜成蚜在10个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合适的EPG参数进行抗蚜性评价。【结果】苜蓿斑蚜成蚜在取食苜蓿过程中呈现np波、pd波、A波、B波、C波、E波、F波和G波8种波形,其中E波、F波和G波的总时间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5 h测试期间,E波持续时间在敖汉上最长,金皇后和中苜3号上次之,草原2号和阿尔冈金上最短;F波总时间以准格尔、阿尔冈金和金皇后上最长,敖汉、德宝和草原2号上最短,说明前者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而后者机械抗性较弱。以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总刺探时间、F波总时间、C波总时间、E波总时间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10个苜蓿品种被聚成3类:阿尔冈金、草原2号、WL168HQ、德宝、中苜2号和新牧2号为第Ⅰ类,金皇后、中苜3号和准格尔为第Ⅱ类,敖汉为第Ⅲ类。【结论】苜蓿斑蚜成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草原2号、阿尔冈金和WL168HQ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层次对苜蓿斑蚜成蚜存在抗性,金皇后在叶表皮和叶肉部位表现出抗性;苜蓿斑蚜成蚜在敖汉上能够长时间刺吸取食,因此敖汉抗性最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苜蓿抗虫机理和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于良斌岳方正程通通王予彤王予彤徐林波
关键词:紫花苜蓿苜蓿斑蚜抗蚜性取食行为
基于EPG技术分析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被引量:3
2021年
为明确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抗性差异机理,观察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判定取食过程中所出现的波形,并筛选适宜参数作为对不同苜蓿品种抗蚜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苜蓿蚜在取食苜蓿时呈现出Np、Pd、A、B、C、E1、E2和F波共8种波形。苜蓿的抗虫位点主要存在于苜蓿植株的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当苜蓿蚜开始取食时,中苜2号的抗虫位点在叶表面,但抗性较弱,第1次刺探的发生时间迟,为16.00 min,E2波的总持续时间长,为26.99 min;赛迪7的抗虫位点集中在叶肉和韧皮部且抗性强,E2波的持续时间短,为5.00 min;金皇后的抗虫位点出现在第1个E2波之后,第1次E2波后的E1波个数为7.78个,即韧皮部的抗性最强。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各异,且不同品种的抗虫位点和抗虫机制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赛迪7的抗性最强,中苜2号的抗性较弱。
于良斌徐林波王予彤王予彤韩海斌韩海斌庞红岩
关键词:苜蓿蚜苜蓿品种取食行为抗性
外源茉莉酸诱导的青杨生化抗性及其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为探讨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诱导的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抗性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对青杨苗木喷施0.001和0.1 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对照喷0.2%的丙酮水溶液,喷施后1,5和10 d分别采集叶片,分析其初生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另选喷施0.1 mmol/L茉莉酸的青杨苗木,喷施后1,5和10 d分别接舞毒蛾2龄幼虫,单头饲养,测定其取食量、体重和排粪量及发育历期,统计分析其食物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两种浓度茉莉酸处理均使青杨叶片中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单宁、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在处理第10天时含量最低,其中高浓度茉莉酸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46.5%和49.1%,低浓度处理分别降低30.6%和22.8%。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在高浓度处理第10天时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102%。木质素、黄酮和单宁酸在处理第5天时的含量最高,其中高浓度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113%,75%和57%。用0.1 mmol/L茉莉酸诱导处理后,舞毒蛾2龄幼虫对叶片的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有所降低,取食处理后1,5和10 d的青杨叶片的食物利用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9.4%,27.6%和28.2%,且幼虫体重降低、发育历期延长。【结论】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可对舞毒蛾产生明显的生化抗性,实践中可利用这种生化抗性防治舞毒蛾的危害。
王予彤越慧芳王晓丽李海平刘丽梅段立清
关键词:舞毒蛾青杨生化抗性食物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