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浅析针灸治疗癫痫的选穴规律,并探讨其核心穴方产生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选穴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EBSCO、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选用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高频穴组分析、核心穴方挖掘与分析,并进一步对核心穴方进行潜在靶点挖掘、“核心穴方-靶点-癫痫”网络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建立与核心靶点提取、基因本体(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等以预测针灸治疗癫痫的潜在机制。结果:共纳入腧穴处方122条;核心组方为百会、合谷、内关、水沟、太冲,挖掘到其潜在治疗靶点277个,与癫痫共有靶点134个,经PPI网络拓扑分析提取出核心靶点,包括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激酶B1、c-Jun氨基末端激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肿瘤蛋白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胱天蛋白酶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经GO和KEGG富集预测得到核心穴方治疗癫痫的主要途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变、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凋亡等,涉及神经元死亡、氧化应激、突触可塑性、炎性反应等。结论:针灸干预癫痫的核心穴位处方可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癫痫的作用,本研究可为后续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观察石甘散及其主要药物甘松、石菖蒲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根据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因子的变化研究石甘散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除空白组外,将点燃成功的戊四氮致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丙戊酸钠灌胃治疗)、甘松组、石菖蒲组和石甘散组。所有大鼠经14 d干预后处死,取大鼠脑部海马组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蛋白含量,Western bloting法测定海马组织Nrf2和HO-1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Nrf2 m RNA表达、HO-1 m RNA表达。结果 1)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丙戊酸钠、甘松、石菖蒲、石甘散均可以增加致痫大鼠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丙戊酸钠、石甘散作用效果强于甘松、石菖蒲单独应用(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癫痫模型点燃后,大鼠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丙戊酸钠、甘松、石菖蒲、石甘散均能进一步增加Nrf2、HO-1蛋白含量,西药组、石甘散组Nrf2、HO-1蛋白的增加明显高于甘松、石菖蒲单独应用(P<0.05或P<0.01),且两组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癫痫模型点燃后,大鼠海马组织Nrf2 m RNA表达、HO-1 m RNA含量升高,丙戊酸钠、甘松、石菖蒲、石甘散均可以进一步使Nrf2 m RNA表达、HO-1 m RNA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且各治疗组间提高m RNA表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甘散及其配方组成甘松、石菖蒲均具有抗戊四氮致痫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中Nrf2因子并促进下游HO-1因子表达相关,甘松、石菖蒲的合成方石甘散作用效果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