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晓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华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被引量:26
- 2010年
- 借鉴政治社会学有关"抗争艺术"的理论模式,作者尝试对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战略行为和思维做了新的理论概括。中国在单极体系下的抗争艺术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作为战略行为在现有秩序中的"依法抗争"以及作为战略思维对现有秩序进行反思的"日常抗争"。重新思考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应该超越维持现状和修正主义二分法。中国学习和接受既有国际规范只是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中国如何影响国际规范的演变则是社会化过程中尚待理论化的另一方面。中国正积极探索未来国际秩序的若干模式,其中,"协商秩序"作为一种国际秩序的理想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蒲晓宇
- 关键词:国际秩序
- 霸权的印象管理——地位信号、地位困境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被引量:43
- 2014年
- 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否维持其霸权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一个重要的争议问题。对美国霸权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角度。围绕一个霸权国在国际秩序变动中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这一问题,作者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分析美国作为霸权国的行为模式。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政府试图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亚太再平衡面临不同观众的期待,这些观众主要包括中国、美国的亚太盟友和美国的国内观众。在信号传导过程中,针对一类目标观众的信号可能被另一类目标观众同时接受并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中美关系面临地位困境的挑战:一方试图维持其相对位置的行为,导致另一方做出对应反应,双方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展开竞争但并不改变原有的地位排序。美国对于维护既有霸权地位具有强烈的偏好,而一个不够自信的美国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包容彼此的角色,需要两国持续探索。
- 蒲晓宇
- 关键词:霸权印象管理
- 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中国外交再定位被引量:28
- 2014年
- 中国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如何定位,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运用国际地位和信号传导理论的新成果,搭建一个"地位信号"传导的分析框架,以阐明中国外交再定位所面临的难题,并尝试对中国发出的自我再定位的信号做出一些解释。中国向国际社会释放出的地位信号并非连贯一致,有时强调自己是新兴大国,而有时又刻意凸显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在寻求一个新的国际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恰当处理国内外观众对中国的不同期待。
- 蒲晓宇
- 关键词:中国外交
- 人工智能与现代国际关系
- 2024年
-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现代战争的面貌,并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智能化武器系统的广泛应用,战争的形态和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如何在战争中确保人工智能的决策符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在国际关系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各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可能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重新洗牌。此外,网络攻击和防御的智能化使得各国在网络空间的对抗更加激烈,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对现代战争与国际关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方面,OpenAI的高效运作和创新能力为商业领域带来启示,传统GDP指标在反映新质生产力时存在局限,需采用更现代化指标,如女性就业率、人均碳足迹、芯片制造能力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海南、中国香港等地提供机遇,类似“旧金山模式”可助力地区飞跃。中国可利用特区进行新质生产力指标试验,以引领方向并增强软实力。同时中国需防止资源垄断,促进小型公司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进步和迭代加速,开放社会环境和新指标将促进发展。中美需要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机制,以确保人工智能在军事和国际关系中的应用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新的威胁。
- 赵全胜金坚敏蒲晓宇罗欢镇陈淑英韩荣斌赵宏伟孙太一
- 关键词:人工智能现代战争